黑龙江省中医院

消化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黑龙江省中医院消化科,1957年祖研建所时,成立了中医临床研究组,脾胃病即包括其中。1957至1959年间在张琪、王宗琪主任领导下主要进行溃疡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对X线证实为溃疡病的65例患者,按照其临床表现分为寒热互结、虚寒、湿热、肝郁、实热、虚热、瘀血七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治,结果治愈53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5.4%,并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医杂志上,在此基础上,脾胃病的研究工作逐渐展开,并随着学科分科的细化,成为独立学科。
  1986年成立了脾胃病研究室,同年成立了消化科病房,设12张病床,由黑龙江省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主任医师张琳任科室主任,有医生4名,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工作,并以胃病防治为切入点,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菌学等当时世界先进的方法,进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科研工作,并研制成治疗CAG的新药--“活胃冲剂”,1987年“活胃冲剂”(颗粒剂)在院内销售,深受患者欢迎。
  1988年成立了胃镜室,同时病房床位增加到30张。
  1989年,张琳主任领导下完成《胃癌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的研究》项目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课题是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将本病分为三型,根据不同证型,选用柴胡、白芍、黄连、丹参、乌梅、生地榆、三七粉等药制成“活胃冲剂”,通过多项现代检测指标验证,使萎缩性胃炎的不典型增生、肠腺化生由重转轻,甚至消失,或转为浅表性胃炎或正常胃粘膜。五年跟踪观察520例,均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8.04%,达到了当时国内先进水平。
  1991年,《幽门弯曲菌与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及中草药对其防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课题完成人张琳等。该研究是根据1983年外伦和马尔沙斯首次报告,在胃炎病人胃粘膜标本中发现并培养出幽门弯曲菌启发下立题,并采用多种先进检测手段,筛选了53味中药做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中药对Hp的抑菌作用强于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
  1992年,消化科被省卫生厅及中医管理局批准为重点学科。
  1995年在张琳主任领导下研制出治疗寒热错杂型胃炎的新药“胃尔康”,转让给哈尔滨世一堂制药厂,并于该年5月投放市场。同年8月经重新申报后升为“黑卫药健字(1995)Z?0014号”胃尔康,并于2002年10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B20020223,更名为“丹佛胃尔康”,全国销售。
  1995年至1996年,孙振芳担任消化科主任。
  1996年,宫崇哲主任医师担任消化科主任,她曾长期参与张琳主任医师的科学研究工作,1992年其负责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型与微量元素及酶关系的研究”。
  2001年,潘洋任消化科副主任兼胃镜室负责人。2002年,任消化科主任。同年12月,新住院楼落成后,消化科与内分泌科、呼吸科、肿瘤科组成综合内科病区,设15张病床,有消化、肝病两个门诊,开展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各种消化疑难杂症专科门诊,并承担省中医研究院胃镜室、脾胃病实验室工作,科室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2005年,“中医脾胃病学科”被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确定为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为潘洋,后备带头人为于春光。
  2006年,根据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的申请,消化内科专业经过认真准备,于4月接受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认证检查。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消化科是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自1986年建科以来,经四届科主任和消化科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科室不断发展壮大,主要以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收到良好的诊疗效果,深受患者好评。消化科研制出的“活胃”系列胶囊、青白栓、酒肝清颗粒、岩舒液局部注射等多种制剂和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消化科特色疗法
  1.“活胃”系列胶囊治疗萎缩性胃炎
  根据不同证型,选用柴胡、白芍、黄连、丹参、乌梅、生地榆、三七粉等药制成“活胃”系列胶囊,按照辨证论治方法,通过多项现代检测指标验证;使萎缩性胃炎的不典型增生、肠腺化生由重转轻,甚至消失,或转为浅表性胃炎或正常胃粘膜。
  2.青白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青白灌肠液主要由白头翁、青黛、白芨、三七、冰片等药物组成,功能清热化湿,止血生肌,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规格:每枚  2.0g。用法用量:直肠给药,每次2枚,每日1次。特点:使用方便、剂量小、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药效成分浓度高,不良反应小。
  3.经内镜岩舒液局部注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岩舒注射液采用纯中药制剂(苦参、白土苓),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抗肿瘤、镇痛、止血、升白细胞、抗过敏,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该疗法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采用纯中药制剂瘤内注射,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全身毒副作用小,大大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且操作便捷,费用低廉,具有创新性、实用性。
  4.酒肝清颗粒治疗酒精性脂肪肝
  酒肝清颗粒含有柴胡、枳实、白芍、山楂等药物,具有疏肝健脾、清热利湿的功效,临床实验证明有改善肝脂肪变性,减少或降低肝纤维化的发生,临床有效率达95%。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