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儿童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心脏中心、血液肿瘤科、心胸外科、心内科、发育与行为儿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简称“儿中心”)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HOPE)合作共建的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1998年6月1日医院正式开张,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为医院题写院名,美国前总统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女士为医院开张剪彩,2011年,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先生到访医院,将儿中心誉为“中美医学成功合作典范”。

医院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约8.4万平方米,规模床位1000张,实际开放床位604张,重症监护床位数配置占总数的1/5。目前,年门急诊总量约140万人次,出院病人约2.2万人次,手术病人约1.3万人次,门急诊、日间手术0.7万人次。2010年,儿中心成为国内首家通过JCI国际医院认证的儿童专科医院。2012年,医院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证书,共8个专业获得药物临床试验专业资格。此外,医院拥有多个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势特色学科。心脏中心是国内建立最早、全球规模最大的小儿先心病诊治中心。心脏手术量每年逾3500例,其中复杂、疑难先心病大于55%,手术成功率在97%以上,手术最小年龄为生后6小时,最轻体重800g;心导管术1400余例。在国内率先开展大血管调转术、先心病合并气道狭窄根治术、双调转手术、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以及胎儿心血管超声、核磁共振检查等多项新技术并在全国推广。儿童血液肿瘤中心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诊治中心,每年收治新发白血病及肿瘤病例450余例,累计完成各类疑难重症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近50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年无病生存率大于75%,再生障碍性贫血移植总体成功率为91%,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儿童保健(发育行为儿科)专业是我国该学科领域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学科在注意缺陷多动症、孤独症等发育行为儿科疾病率先进行了医教结合干预模式,同时团队在铅中毒、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儿童睡眠健康项目中有效实现了科学研究向公共卫生政策的转化,获得了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医院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儿科学专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985工程、0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相关儿科亚专业相继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首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继续教学的培训基地、上海市首批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及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等。医院还设有国内首家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小儿先心病研究所,以及儿童听力、儿童血液肿瘤、注意力缺陷、呼吸循环、小儿肝病、儿童癫痫、儿童睡眠障碍等多个研究所及临床诊治中心。15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合作2项),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等重大科研奖励。近年来,医院引进并培养了一批学科骨干,获得中央千人计划、上海市千人计划、国家优青、东方学者、卫生系统领军人才等各类人才资助计划。医院设有儿科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培养点,也是上海市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基地之一。

医院先后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包括与23个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儿童医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此外,医院秉着“培训—培训者”的理念,连续十年开展“西部及东北地区儿科医护人员培训项目”,免费为西部及东北部边远地区18个省、53个城市培养了273名儿科人才。医院在国内率先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建院以来共有近万名患者获得资助和治疗。

医院动态

更多 >

【文汇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研究项目聚焦婴幼儿“睡眠之谜”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最新医学研究结果看,这句话或许有点道理。根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的一项儿童睡眠研究发现,孕妇的睡眠质量会对宝宝早期睡眠产生显著影响,比如妈妈怀孕时是“夜猫子”,婴儿也可能是“夜游神”,将来会夜醒次数多,睡眠片段化。该研究进而发现,婴儿早期睡眠问题与未来的认知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多学科医生共同把脉儿童睡眠问题 近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主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儿童睡眠大会闭幕。我国儿童睡眠医学已跨过10个年头,研究热点已从学龄期儿童睡眠状况转向更早期的婴幼儿睡眠情况。“聚焦婴幼儿睡眠,尤其是脑发育、认知发育等问题,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教育部-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专家江帆称,因为学界对“睡眠之谜”的关注,此次睡眠大会也是国内首次聚拢儿童保健科、呼吸科、五官科、整形外科、中医科、心脏外科等多学科医生,共同把脉、讨论儿童睡眠问题。 根据江帆领衔的一项全国多地儿童睡眠研究的初步发现:儿童早期睡眠问题可以影响长期睡眠质量,这里的早期可追溯到婴幼儿时期。婴幼儿主要睡眠问题包括睡眠不足、夜醒、入睡困难。专业观点认为,根据母乳喂养后宝宝胃部排空时间计算,1岁内婴儿夜醒次数2-3次为正常,随着年龄增加夜醒次数应减少;6个月以上婴幼儿理论上无需夜哺,1岁以上应该一夜睡到天亮。 这是一项涉及8省市1000多名婴儿、200多名孕妇的调查。研究人员给入组孕妇佩戴手表活动记录仪来监测孕妇的睡眠情况,结果发现,婴幼儿的睡眠问题可以追溯到母亲怀孕时期,孕妇夜间睡眠质量差、因为提前在家休产假导致睡眠没规律、日夜颠倒、喜欢熬夜的习惯,竟“投射”在新生儿身上,婴儿夜间睡眠问题也明显增多。 夜醒次数多会影响婴幼儿的注意力 调查中,研究人员还发现,婴幼儿夜醒次数多、睡眠作息差,对动态人脸等画面、声音的注意力集中水平明显低于夜醒次数少的孩子。“国外也有一些小规模研究发现,生命早期昼夜节律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前者甚至对认知发育水平发挥独立影响作用。”江帆称。 有意思的是,国内外已有研究认为,人体神经系统发育在0-10岁进入高速发展期,10岁后进入平台期。与之相关的生命早期睡眠问题也据此成为研究热点,有学者为此提出“关键的最初1000天”理论,即婴幼儿最初1000天的睡眠习惯、认知水平等可能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1000天不是从出生后第一天算起,而是从妈妈怀孕第一天算起,这也佐证了本次研究的发现——孕妇的睡眠习惯可能对儿童认知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这项研究还在进行中,江帆称,现有睡眠研究恐怕仅仅是人类了解“睡眠之谜”的冰山一角。 本报记者 唐闻佳 相关链接 如何让孩子养成睡眠好习惯 1、家长要善于识别儿童睡眠信号,比如揉眼睛、伸懒腰等等,一旦发现,就要准备让孩子入睡。如果错过这个时间点,孩子可能越困越兴奋,越没法入睡。 2、婴儿独立睡觉的最初阶段,可提供过渡期物品,比如毛绒玩具、小毛巾、妈妈的衣服,让孩子感觉到自我安抚。 3、睡前要形成每天固定活动,比如洗澡、讲故事,让孩子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睡眠状态,不要前一秒孩子还在玩闹,后一秒说睡觉时间到了就突然关灯。 4、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其中,睡觉的区域不宜温度太高。 5、要在孩子很困倦但依然清醒的状态下把他们放回床上,以便养成睡觉过程在床上完成的习惯。 网站链接: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4-09/10/content_21.htm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