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放射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始建于1948年,随着现代医学和计算机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放射学科已成为代表医院档次和医疗水平的重要医技科室,它囊括了普通X线诊断、数字化影像、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和介入放射学等多项诊断检查和治疗技术。为省教委重点学科、大连市CT质量控制中心。

现有工作人员56人,有全国著名的影像学专家郎志谨教授等副教授以上医生人员18人,其中博士3人,博士在读2人,硕士10人。1986年获国务院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来,已培养25名研究生,另有10人在读;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快速成长起来。

该科拥有多台国际上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如:美国超高场强的GE Signa 1.5T磁共振成像 仪2台,世界上最先进的16层和4层螺旋CT各一台。放射科常规的影象设备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如数字胃肠机两台,计算机X线摄影机(CR)3台、多台激光照相机和进口X线摄片机等,有利保障了我院医教研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放射科自1991年以来,共获得科技进步奖14项,主编及参编专著10部,先后承担了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21项,其中国家“九五”、“十五”攻关课题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卫生部课题两项。多次成功主办了国际性和国内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近20年来在《中华放射学杂志》等国内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50余篇。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居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开展早——与国外同时起步;完成1300多例。病例数居世界第一;成功率高达92%。国内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标准由大医一院放射科起草。数篇文章入选北美和欧洲放射学大会交流。为国内50多家医院进行专业培训。

多层螺旋CT早期诊断肺动脉栓塞居国内领先水平,为国家“十五”攻关课题项目,已完成200多例,诊断水平由肺段动脉级提升到亚段、亚亚段级,并同时进行血栓来源的影像诊断研究。该技术被国内专家论证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金标准”。

小肝癌、小肺癌的早期诊断国内先进、东北领先水平,先后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麻醉二科术后恢复室正式启用

经过改建的麻醉二科术后恢复室(PACU),在院领导大力支持及麻醉二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组织和筹备下,于近日正式启用。PACU(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的生命指征恢复稳定的单位。 我院麻醉二科目前有麻醉复苏床6张,配备常规及急救设备和药品,包括:氧气源、吸引器、多功能监测仪、喉镜、气管插管、呼吸器、可进行机械通气的麻醉机、各种急救药品等。PACU拥有一支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和优良的综合素质的医护团队,共有护士2人,负责看护术后病人,由麻醉医生对PACU实施具体管理。 对于麻醉恢复期的病人,PACU能够为病人提供优于病房的监测和护理手段,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麻醉后短期内出现的并发症,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减轻病房对病人术后护理的压力,为病人提供舒适、安全的麻醉恢复期环境。同时,PACU的启用也大大提高了手术间的利用率,使手术衔接更加快捷,减少了接台手术病人的等待时间。 PACU的使用不仅提高了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性,也为提高手术间的利用率和麻醉手术的工作效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力求建立一套适合我院PACU的人力资源调配及管理模式,为病人提供动态、连续、无缝隙的医疗服务。     (稿件来源:麻醉二科 邱焱 编辑:院务办公室 图片:麻醉二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