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成立于1976年5月。由原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肝炎病房发展而成,1985年从市五医院划出,正式成立闵行区传染病医院、闵行区结核病防治所,设床位130张。学科在上海西南部享有较高声誉,年门诊量36000余人次,年住院病人800余人次。主要承担闵行区及周边地区各型肝炎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工作。1988年8月与上海红十字会肿瘤专家咨询服务中心联合成立闵行分中心。同年,又与华山医院建立联合病房。1990年底建筑新的传染病医院,于1992年9月正式使用,设床位132张。1995年10 月原闵行区传染病医院重新并入市五医院设立为传染科,2003年4月传染科再次搬入病房条件更加合理完善的新病房大楼,继续收治各种肝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
  多年来,在传染科新老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大多数高年资医生都是上海慢性肝炎防治研究中心委员,经常参加全国大型传染病学术会议及国际肝病研讨会,及时了解国内外诊治肝病的最新动态,并积累了丰富的肝病治疗经验。在“抑制慢性肝炎病毒复制,消除或减轻肝脏炎症与坏死,预防肝纤维化”等许多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科学的治疗方法及良好疗效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前来就诊患者除闵行区外还有不少周边省区患者,如江西、浙江、厦门、奉贤、浦东等地。重型肝炎是肝病治疗的难点,病死率高达50~70%。近年来,科室在重型肝炎治疗方面采取抗病毒与加强综合治疗相结合,疗效显著,病人好转、治愈率在60%以上。2003年10月,一例重型肝炎患者从福州到本科住院治疗,入院时病人总胆红素608.4umol/l,PTA 28.4%,并伴有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克雷伯肺炎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经科室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治疗,两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
  医疗、科研、教学协调发展,互相促进。90年代起科室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不断开展新的医疗项目,如:(1)抗病毒药物单独或联合或续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2)思美泰联合中药治疗“难治性重度淤疸”;(3)多巴胺+速尿治疗顽固性腹水;(4)用免疫调节、抗病毒等治疗早、中期重型肝炎;(5)去甲肾上腺素、特利加压素治疗肝肾综合征;(6)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等肝脏损害等。并开展一秒钟快速细针肝脏穿刺检查,提高了肝病的诊断水平。80年代起,科室即与华山医院肝病研究中心建立了密切联系,现每周都有华山医院教授进行教学查房及专家门诊。
  按照卫生局要求完善独立的肠道门诊,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及独立的病房,成功的救治了多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同时,应用调节肠道微生态药物治疗各种急慢性腹泻,明显缩短了病程,减少了抗生素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2003年5月设立“非典”病房,共排查“非典”疑似病人37名,其中1名确诊为上海市第6例输入性非典病人。经过多年逐步完善,传染科的临床诊治水平和管理经验有明显提高,对各型病毒性肝炎、疑难重症肝病、不明原因黄疸,不原因发热,活动性肝硬化均有较高的诊治水平。
  现有医护人员30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主管护师3人,硕士3人,硕导1人,教授2人。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重肝、人工肝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感染病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学会危重症组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肝病分会青年委员数人。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院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

  9月4日上午,医院召开2014年下半年行风监督员会议,院党委副书记卢一飞详细介绍了上半年医疗业务、科研教学、社会公益等工作。今年我院适逢建院110周年,自成功晋级三级综合性医院以来,医院医疗工作稳步发展,医疗体量持续增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增加医院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医院新建外科病房大楼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目前已正式启动实施。 行风监督员们踊跃发言,充分肯定了医院在医疗技术、服务质量、行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在方便群众就医方面,对医院不断完善绿色通道流程,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等工作一致给予好评。同时感谢医院多年来坚持送医进社区,并希望医院能继续加强江川社区“十五分钟服务圈”建设,支持居民健康教育、医疗咨询服务等工作。座谈会上行风监督员们纷纷表示,将积极履行行风监督的职责,关注医院发展,为医院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卢一飞副书记代表医院衷心感谢各位行风监督员一如既往地支持,医院将认真梳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改进,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