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小儿心血管内科 (共1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小儿心血管内科创建于1982年,经过20余年的建设,该科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2002年成为我院首批重点学科。该科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有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6人,其他3人,大学以上学历的占94%,并聘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孙锟教授为该科顾问和兼职教授。
  小儿心血管内科1986年开展的心导管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胸外开展的体外循环下先心的根治手术,填补了浙南地区先心根治的空白。10多年来,该科医治和随访2万多例次各类心脏病,纠正和控制了6千多例严重心律紊乱患儿,建立了一整套诊治方案以及随访制度。并对复杂的先心进行导管造影术,为外科手术做好术前准备;胸外科已完成小儿心脏手术3000余例,其中心内直视手术2000余例,包括VSD、PDA、ASD、TOF以及其它少见复杂先心手术。1999年引进DSA以来,该科的先心介入治疗得到快速发展,先后开展PS扩张术、PDA和房间隔缺损堵塞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2002年来又取得进一步突破,在浙南地区首次成功地对婴幼儿用Amplatzer蘑菇伞堵塞室间隔缺损,为浙南先心小儿开创了非手术治疗的新方法。
  小儿心血管内科2001年参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孙锟教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心脏的三维超声诊断),做为协作组单位具体参与病例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并共享研究成果。在先心基础研究方面,该科开展NO、CO与先心肺高压关系(基因水平)的研究,其中有关CO的研究国内领先,该研究将为先心肺高压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在后天性心脏病方面,自1993年开始研究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生化因素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并于1995年进一步探讨了各类细胞因子在各类心肌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其中病毒性心肌炎TNF、白介素-8、血清SIL-2R测定以及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与可溶性白介素-II受体等细胞因子相关研究,已作为科研成果通过国内著名专家鉴定,并相继获得南氏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市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
  小儿心血管内科同时在国内率先应用卡托普利、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心肌炎,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有关卡托普利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成果,已于2001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儿科年会上进行大会交流,获得专家肯定。1999年该科在国内率先利用川崎病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为川崎病的准确诊断以及疗效评价提供了有力保障。2000年开展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在病毒性心肌炎中应用价值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应用锝-99和Ga-67双核元素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该方法得到了核医学著名专家、上海中山医院陈绍亮教授的肯定。总之,对小儿获得性心脏病的研究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今后拟将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的动物模型,进一步开展黄芪等中药对心肌炎的机理、疗效研究。目前又建立一套综合干预治疗方案,针对儿童期肥胖这一营养失衡性疾病,进行肥胖基因(瘦素受体基因)的研究,该技术已处浙南领先水平。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D06ICU举行“不抱怨,改善自我,提振团队”紫手环启动仪式

我院团委于4月2日正式启动了“不抱怨的世界——紫手环”活动,目前活动已在D08骨科、门诊、成人呼吸内科、急诊科、儿童感染科、脑外科等科室试点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月14日,“紫手环”活动也走进了D06重症医学科。督导员张小鸥护士长、黄朝霞护士长与D06闵小彦护士长、黄凡护士长共同主持了D06“紫手环”活动的启动仪式,并为科室成员授环。活动以“不抱怨,改善自我,提振团队”为精神,采取游戏竞赛的形式,第一个完成“21天不抱怨”的挑战者便为胜出者,将获得科室准备的丰厚奖品,并为其举行摘环仪式。 D06重症医学科是典型的工作强度大、压力大的科室代表之一。此次借“紫手环”活动的机会,在科室中宣传“不抱怨”的精神,积极传播更多的正能量。希望科室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在活动中消化抱怨的情绪,获得更多的快乐。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孕妇得了湿疹止痒方法
张向宁
回答: 孕妇湿疹止痒可通过冷敷、保湿护理、外用药物、调整饮食、避免刺激等方式缓解。湿疹可能与皮肤屏障受损、过敏反应、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瘙痒等症状。 1、冷敷 冷敷有助于缓解湿疹引起的瘙痒感。使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或冷水浸湿后轻轻敷在患处,每次5-10分钟。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瘙痒。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冷敷后及时擦干皮肤,避免潮湿环境加重湿疹。 2、保湿护理 保持皮肤湿润是缓解湿疹瘙痒的重要措施。选择无香料、无刺激的保湿霜,如含有神经酰胺或乳木果油成分的产品。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产品,锁住皮肤水分。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护肤品,这些成分可能刺激皮肤加重瘙痒。每天可多次涂抹保湿霜,特别是在干燥季节。 3、外用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安全的外用药物止痒。低效价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可用于短期缓解症状。非激素类药膏如他克莫司软膏也可考虑。使用前应咨询医生,严格按医嘱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激素类药物,防止皮肤萎缩等副作用。 4、调整饮食 某些食物可能加重湿疹症状。记录饮食日记,观察是否特定食物引发或加重瘙痒。常见诱发食物包括海鲜、坚果、乳制品等。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帮助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必要时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5、避免刺激 减少接触可能刺激皮肤的物质。选择棉质等天然面料衣物,避免羊毛或化纤材质。使用温和无香料的洗涤剂清洗衣物和床上用品。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37℃左右,时间不超过10分钟。避免搔抓患处,可轻拍或按压代替抓挠,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孕妇湿疹护理需特别注意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健康的药物和方法。保持居住环境适宜湿度,使用加湿器防止空气过于干燥。穿着宽松舒适衣物,减少摩擦刺激。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孕期任何药物使用前都应咨询医生,切勿自行用药。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进行温和运动,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和皮肤状况。 张向宁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