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29651, 时间:2025-05-14 18:00:00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人民医院、贵阳市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市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阳市脑科医院、贵州省妇幼保健院。
智力低下是由遗传因素、围产期损伤、感染或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改善儿童预后至关重要,家长应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治疗。
1.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智力低下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拥有先进的神经电生理检查设备和专业的评估团队。医院采用多学科合作模式,结合康复培训和药物治疗,为智力低下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中山东路83号。
就诊科:神经内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00-12:00,下午14:00-17:30。
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医院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在儿童智力发育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有专门的儿童发育行为诊所。医院结合基因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引进了国际标准的智力评估工具,为智力低下儿童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早期干预。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北京路9号。
就诊科:儿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
3.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专注于儿童智力发展评估和早期干预,拥有专业的儿童发展评估团队。医院开展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和行为矫正等多项康复培训项目,帮助智力低下儿童提高生活能力。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瑞金南路63号。
就诊科:儿童保健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00-12:00,下午14:00-17:30。
4.贵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贵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拥有丰富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诊断和治疗经验,并设有专门的智力评估中心。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为智障患者提供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贵阳市人民医院:贵州省云岩区博爱路97号。
就诊科:神经内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00-12:00,下午14:00-17:30。
5.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
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在智力低下康复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采用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医院开发了智力低下的针灸疗法,结合中药调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贵阳市云岩区宝山北路71号,贵阳市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治疗科:针灸康复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00-12:00,下午14:00-17:30。
6.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在智力低下精神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并设有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医院结合心理评估、行为矫正和药物治疗,帮助智力低下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贵阳市云岩区新田大道南段206号。
看病科:精神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00-12:00,下午14:00-17:30。
7.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拥有专业的神经心理评价团队。医院开展各种康复培训项目,注重家庭康复指导,帮助智力低下患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市南路151号。
就诊科:神经内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00-12:00,下午14:00-17:30。
8.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在智力低下中医康复治疗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采用头针、体针等特点治疗。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医院开发了智力低下综合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飞山街83号。
就诊科:针灸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00-12:00,下午14:00-17:30。
9.贵阳脑科医院-神经康复科
贵阳脑科医院神经康复科专注于智力低下患者的康复治疗,拥有先进的康复设备和专业团队。结合认知训练、运动疗法和家庭作业疗法,医院采用个性化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提高功能水平。
贵阳脑科医院: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北京路1号。
就诊科:神经康复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00-12:00,下午14:00-17:30。
10.贵州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
贵州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在儿童智力发育障碍早期干预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拥有专业的评估和培训中心。医院开展早期教育干预、感觉综合培训等康复项目,为智力低下儿童提供全面支持。
贵州省妇幼保健院: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中华北路109号。
科室:儿童康复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00-12:00,下午14:00-17:30。
智力低下儿童的早期干预和持续康复训练非常重要。父母应定期带孩子进行发育评估,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的发展可以通过简单的认知游戏、语言交流和精细的动作训练来促进。均衡的营养、定期的工作和休息以及适度的锻炼也有助于改善症状。家庭环境应保持稳定和谐,避免过度保护或忽视,鼓励儿童参与学龄活动,逐步培养自我照顾和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