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一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麻醉科、心内科、呼吸内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肿瘤内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市第一医院),是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首批心脏移植准入医院、国家首批工伤康复试点机构、国家良性前列腺增生健康管理基地、卫生部冠脉介入培训基地、中国心脏冠脉搭桥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卫计委外周血管介入培训基地、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江苏省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江苏省卫计委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江苏省卫计委全科医生培养省级示范临床基地、江苏省卫计委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气道管理培训基地、江苏省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中心、江苏省冠心病诊疗中心、江苏省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定点洗消医院、江苏省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南京市糖尿病防治中心、南京临床核医学中心、南京红十字眼库等均设在该院。医院创建于1936年2月,现有1个主院区和2个分院区(南院和河西院区),在职职工2949人,编制床位2000张,建筑面积20.68万㎡。2018年,诊疗总人次1965029人次,同比增长7.3%;出院人次77316人次,同比增长7.5%;平均住院日8.4天,同比缩短0.3天;药占比36.25%,同比下降1.39个百分点。医院科室设置完善,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4个,江苏省专科(病)诊疗中心1个,南京医科大学重点学科4个,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个,南京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南京市医学重点专科8个,博士培养点14个,硕士培养点30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6个。医疗设备先进,拥有百万元以上设备106套,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MR)、112环数字光导PET-CT、同位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心血管造影系统(DSA)、先进的双源CT、多层面螺旋CT、1.5T和3.0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直线加速器系统、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高能超声聚焦治疗机、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系统和数字化手术室系统等。2005年起联合南京市、苏北及安徽地区17家二级医院成立“南京市第一医院集团”;在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各大中型医院建立心脏病、糖尿病、骨科、普外科、康复科、眼科、介入和妇产科等诊疗分中心136个,输出优势医疗技术。2013年,医院在全省范围内首家通过英国保柏集团的“管理质量服务(MQS)”银级认可;2018年,获得英国BSI公司从香港签发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14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13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医院首次入选“中国医院百强榜”,在最佳专科排行榜上,呼吸科、心血管病、老年医学科均获得最佳专科提名;在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中国省会市属·竞争力1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3位,在“2015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95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4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的百强榜中,医院名列第98名。2017年,医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8年,医院顺利通过2017年版《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现场评审,获得新一轮三甲医院资格。

医院动态

更多 >

国货洋货三七开九成产品在欧美 医疗器械要打破垄

  徐 骏画 “我们拥有多台跨国企业最新医疗设备”,这是不少医院吸引患者的最佳广告词。但今后,洋品牌医疗器械在中国备受追捧的日子可能会一去不复返。 8月16日,国家卫计委和工信部在京联合召开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会议。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为促进我国医疗器械的发展,国家将建立主动使用国产医疗设备激励机制。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也表示,将重点推动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此次会议释放出的信号给民族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也是国家向医疗器械中的外资垄断“开战”的一个信号。 外来的“和尚”经念得好 大到“高精尖”的诊疗设备,小到心脏支架、医用缝线,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基本被外资把持。医疗器械行业的一个共识是,“国货”和“洋货”三七开。“像内窥镜这样的行业,‘国货’基本没有市场,以奥林巴斯和富士为首的进口内窥镜能占到市场份额的90%以上。”一位多年从事内窥镜销售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医疗器械的其他细分市场也大同小异:约80%的CT、90%的超声波仪器、85%的检验仪器、90%的核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被跨国品牌所占据。业内公认的另一个数据是,通用电气、西门子和飞利浦三大外资医疗设备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超过70%。 全球知名医疗器械网站MDDI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医疗器械公司没有一家挤进全球前40名。长久以来,全球90%的高端医疗器械销售都把控在欧美公司手中。这些公司依靠先进的技术、强大的研发能力、完善的销售体制和充足的资金,建立起了巨大的品牌效应。 国货为何不吃香 如果说“国货”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竞争力差与自身技术有关,那么,在中低端领域依然竞争不过“洋货”,就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问题了。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会长柏煜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相比国产企业,外资企业成熟的销售体系可以有效地将产品推向市场。”首先,大多中国企业营销能力差。早年,由于产品竞争力差,大部分中国企业并不注重营销,没有建立起良好的销售体系。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大,市场化体制越来越完善,国内企业的弱点不断被放大。即使现在认识到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也很难赶上外企的步伐了。 其次,国内大型医疗机构为外资医疗设备在中国的销售额做了很大贡献。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硬件设施都是衡量标准之一,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达到你有我也有的目的,大多医院会不惜重金采购进口器械,从而造成医院竞相采购“洋货”的局面,国货自然会受到冷落。 再次,销售领域普遍存在“潜规则”,进口医疗器械的利润率更大。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在全球也不罕见。2011年,美国司法部认定,强生的子公司Depuy在1998~2006年间向希腊政府官员行贿737万美元,以换取整形外科领域市场份额。Depuy公司在这8年间共获得不正当利润2426万美元,“投资回报率”接近350%。尽管在中国尚未曝出医疗器械行业的此类丑闻,但葛兰素史克的案例告诉我们,这绝不是个别行为。我国对医疗器械的价格管理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这就容易导致企业提高定价,消化其因商业贿赂产生的“黑色成本”。 最后,患者迷信国外医疗器械,也导致国货滞销。据工信部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我国消费者普遍对国产医疗器械存在偏见。如心脏支架,不少国内产品在品质上已经和“洋货”相差无几,甚至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无论医生还是患者,仍然喜欢用“洋货”。个别企业没有办法,只好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者注册一个新公司,将自己在国内生产的产品运到国外贴牌,镀一层“金”后以“洋货”形象返销至国内。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还会在无形中拉高价格。 垄断加价,买单的全是消费者 柏煜认为,垄断是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企业一旦垄断了销售,价格的升降就很容易受到企业的操控,由此产生的成本必然转嫁给消费者。 垄断还会打击民族企业的发展。没有市场就没有资金来源,没有资金就没有办法做研发,没有研发就会削弱竞争力。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国货”越来越“营养不良”,最终可能夭折,或者将市场转移到更为低端的区域,如贫困地区或其他发展中国家。但这些地区的消费能力更差,利润也不大,还是影响发展。 盲目迷信“洋货”引发的垄断还会导致企业出现霸王行为及产品质量下降。比如,北京锐邦涌和科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邦”)原本是强生公司医用缝线、吻合器等医疗器械的经销商。但在2008年的合同中,强生却约定锐邦不得以低于规定的价格销售产品,在发现锐邦“违反规定私自低价”后,强生公司取消其在部分医院的经销权,还停止供货。这种强硬表现很大程度与强生在整个市场的霸主地位有关。 “温室培育”不是长久之计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器械生产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工信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工信部和卫计委的联合推动下,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实力已经和国际接轨。因此,政府希望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消除对国产医疗器械的歧视,打破壁垒,最终实现国产医疗器械走向国际的目标。”今年6月1日实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就是对我国医疗器械支持的开始。条例明确规定,采用国产医疗器械将给予奖励。今后,工信部和卫计委还会在建立完善奖励机制的工作中加大合作力度,为打破“洋货”的垄断地位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两部委还会推动各地落实奖励机制,加强多方监督与合作,争取让政策落到实处。 作为国内企业,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在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现状。要明白,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比世界知名的医疗器械品牌,我们无论在研发、设计理念还是营销上,都有不小的差距。企业要利用这个机会把自己做大做强,而不是借助政策将外资企业全部挤出中国,最终完成国内企业的垄断。“企业不能靠政策存活,不要让本土企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一走出温室,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就枯萎了。”柏煜说,因为政策只是推手,真正要完成“国货”的崛起,质量才是关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