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我院党政班子到遵义医学院共商院校合作事宜

时间:2014-04-1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4月8日,我院党政班子徐晓筑、周曹、何良涛、黎胜强及职能部门人员一行8人前往遵义医学院,拜会学院党委书记杨晓苏、校长石京山等党政领导,共商“院校合作”事宜。参加会议的学院领导还有邓飞副院长、李春鸣院长、刘建国副书记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共12人。

  会上,徐晓筑院长就医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向学院领导作了汇报。我院作为遵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与学院间有着深厚的情谊和渊源。由于自身基础薄弱、学科发展不均等历史原因,致使我院人才流失严重,综合学科发展滞后,科研教学能力孱弱,进一步深化与学院的联系和合作是院领导班子的共同愿望,并在全院职工代表大会上达成共识。眼下医院总面积为39018平方米的新门诊综合大楼落成在即,1.5T核磁、64排CT、DSA等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营使用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我院急盼得到学院的扶持,以提升综合学科业务水平,寻求科研教学工作的突破。

  听取汇报后,学院党委书记杨晓苏、校长石京山等党政领导班子对我院立足实际勤开拓,寻求“院校合作”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给予肯定,很欣慰看到医院当初的规划已然成为现实,逐步走出了低谷和困境。学院领导希望医院与学院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在省城进一步扩大学院的影响力,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附属医院,并表示将在人才培养、智力支持、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医院政策倾斜和技术扶持,如无偿提供学院科研实施和平台,提供科研项目申报指导,提升医院临床业务技术,参与学院研究生带教等,教学相长,全力以赴共同促进医院的发展,取得院校合作的双赢。杨书记表示将在适当的时候率队到医院指导工作。

  会后,我院一行8人在石京山校长等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坐落于新蒲新区占地2000余亩的遵义医学院新校区。

医院动态

更多 >

省二医挂帮队帮助一疝气患儿解除病痛

省二医挂帮工作队在万峰林街道办事处下纳灰村开展走访入户调查工作中,发现下纳灰村央龙组村民罗某的三岁的孩子阴囊肿大如小葫芦,怀疑是疝气或鞘膜积液,罗某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对孩子的病虽心痛却无力医治。得知此情况后,挂帮队积极于与兴义市人民医院取得联系,经挂帮队员多方协调努力,罗某孩子的病情得到了卫生厅挂任兴义市副市长陈中国的大力支持和兴义市人民医院党政班子的高度重视。经与办事处领导及村委班子商议后,制定了救治方案(疝气治疗手术费用除新农合支付统筹基金外,自付部分由工作队提供2000元的困难支持,不足部分由村委会承担),6月14日上午10点挂帮工作队专车将患儿送至该院并顺利办理入院手续,挂帮队员考虑到罗某护理小孩住院期间的生活问题,资助了200元生活费,目前患儿已康复出院。 下纳灰村委会对省二医挂帮工作队对村民的真情关怀及热心帮助表示感谢,他们由衷地说,挂帮工作队真正为困难村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解决了患儿的病痛折磨和家长的后顾之忧。罗某及亲属为此也十分感动:“如果没有政府和挂帮队的帮助,我们是无力将小孩送到医院治疗的,真心谢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