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妇幼保健院

[茂名晚报]一小儿患顽固性呕吐久治不愈

时间:2013-06-1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黄生带着今年5岁的儿子黄仔辗转到过几间医院,其中有地市级三甲医院就医,但黄仔的病还是时有发生,无法根治,最后是在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外科找到了发病原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施行了Ladds术(中肠旋转不良整复术)+阑尾切除术,黄仔屡犯的疾病才得到彻底治愈。

  据了解,黄仔出生后,曾有过多次呕吐病史,平均每年发作2-3次,但症状不明显,进食亦无异常。而近段时间以来,家属却发现黄仔呕吐较前频繁且较之前严重,偶伴有咳嗽等一些类似感冒或肠胃不适的症状,家属带黄仔到过四间医院,其中也到过广州等地市级三甲医院求医,到过的几间医院的医生几乎都是认为是感冒或胃肠不适给予其对症治疗,每看一次黄仔的呕吐症状都有所缓解,但都是暂时性的,家属认为是孩子的体质差容易犯病。

  于上个月上旬,黄仔又犯病了,黄仔此次先入住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儿二科,经观察后转该院外科。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并伴有轻咳的黄仔转入外科时,该科医生首先考虑其为“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经腹部(胃肠)和泌尿系B超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再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时发现肠道走行及位置欠规则,当班的陈朝阳医生将此现象结合患儿呕吐症状一起分析,考虑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可能性较大,并经该科全科医师讨论,最后同意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在家属知情同意和积极配合下,该科袁正主任医师、陈朝阳主治医师和林楠医师在手术麻醉科为3岁的黄仔熟练进行气管插管全麻下顺利施行了“Ladds术+阑尾切除术”。手术收到显著效果,彻底治愈了黄仔屡犯呕吐的顽症。

  据主管黄仔的陈朝阳主治医师介绍,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胚胎期肠发育过程中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正常旋转运动发生障碍所造成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因肠道位置发生变异,肠系膜附着不全,导致十二指肠梗阻、中肠扭转、游动盲肠、空肠梗阻,亦可发生肠反向旋转。出生后引起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多发于新生儿期,是造成新生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

  其发生病因:如果肠旋转异常或中止于任何阶段均可造成肠旋转不良。当肠管旋转不全,盲肠位于上腹或左腹,附着于右后腹壁至盲肠的宽广腹膜索带可压迫十二指肠第二部引起梗阻;也可因位于十二指肠前的盲肠直接压迫所致。另外,由于小肠系膜不是从左上至右下附着于后腹壁,而是凭借狭窄的肠系膜上动脉根部悬挂于后腹壁,小肠活动度大,易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发生扭转。剧烈扭转造成肠系膜血循障碍,可引起小肠的广泛坏死。

  临床表现多数发病于新生儿期的典型症状是:出生后有正常胎粪排出,生后3~5天出现间歇性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十二指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发生时上腹膨隆,有时可见胃蠕动波,剧烈呕吐后即平坦萎陷。梗阻常反复发生,时轻时重。病儿有消瘦、脱水、体重下降。发生肠扭转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和频繁呕吐。轻度扭转可因改变体位等自动复位缓解,如不能复位而扭转加重,肠管坏死后出现全腹膨隆,满腹压痛,腹肌紧张,血便及严重中毒、休克等症状。成人肠旋转临床表现为急性梗阻症状、慢性腹部不适包括腹痛及间歇性梗阻症状。然而,从黄仔的病史和症状分析,他病情是从轻逐渐向重方面发展,如果不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处理,将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的后果会危及生命。

  有上述高位肠梗阻症状,即应怀疑肠旋转不良的可能,特别是症状间歇性出现者,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可考虑该疾病的可能就更大。

  该病的治疗:明显肠梗阻症状时,应在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放置鼻胃管减压后,尽早施行手术治疗。手术的原则是解除梗阻恢复肠道的通畅,标准方法是Ladds术,即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切断压迫十二指肠的腹膜索带,游离粘连的十二指肠或松解盲肠;肠扭转时行肠管复位。有肠坏死者,作受累肠段切除吻合术。新生儿期,是造成新生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及早手术可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陈医生特别提到Ladds术须遵循的5原则:一是探查。进腹后,立即将全部肠管托出腹腔,探查是否存在肠扭转或造成肠梗阻的其他原因,辨识回盲部位置。肠扭转时,腹腔内浑浊腹水提示可能已存在细菌污染,脓性渗出见于缺血性肠坏死;如淋巴回流受阻则出现乳糜样腹水,应常规作腹水培养;二是扭转复位。复位后,发现肠坏死时,应行肠切除与造瘘。为了尽可能多地保留小肠,对一些暂时无法判断的可疑肠段,应旷置观察24~36h,再次手术决定是否切除;三是束带松解。束带可压迫十二指肠造成反复梗阻,必须松解,通常松解至十二指肠上方的肝门,下方至十二指肠空肠连接部;四是加宽肠系膜基底部、解除十二指肠梗阻。松解十二指肠内侧部分的束带,可进一步增加十二指肠和升结肠间距离,最大限度地扩大肠系膜基底部,以减少肠扭转机会。五是常规切除阑尾。Ladds术后,回盲部最终位于左侧腹,若将来发生阑尾炎,诊断具有困难,故应常规切除阑尾。小肠放回右侧腹腔,而结肠放在左侧腹。

  市妇幼保健院外科技术力量雄厚,有救治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新生儿科和麻醉技术过硬的手术麻醉科协作保障,该科对各类先天性新生儿畸形,如先天性尿道下裂、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肛门闭锁、肠套叠、肾积水、隐睾症、疝气、鞘膜积液、包茎或包皮过长等采用各种的矫治手术施行得如虎添翼,不少上级或下级或者是同级的兄弟医院均有介绍不少各类新生儿畸形的患儿到该科做手术,效果显著,深受群众好评!该科长期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技术合作,合作的上级医院定期派遣专家教授到该科作技术指导。联系电话:2371328 13580020099 13727834100。(周明月)

医院动态

更多 >

[茂名晚报]上下联动 创新开展小儿手术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近年来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技术合作,合作的上级医院定期派遣专家教授到该科作技术指导。上周末,中山一院小儿外科徐哲教授又到市妇幼讲授了包皮疾病、尿道下裂等小儿泌尿系统及新生儿胃肠道畸形的诊疗新进展。同时,采用最新微创技术为预约的患儿施行了包皮手术。为应广大家长的要求,市妇幼小儿外科定每周六上午为“包皮手术日”,该日专为预约的包皮患儿采用最新微创技术施行包皮手术。每周一至五为就诊、咨询和预约日,欢迎广大市民咨询和预约,需求者可联系该科陈朝阳副主任(13727834100)。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是以新生儿外科、小儿普外、小儿泌尿外科、小儿胸外和矫形外科为主体的综合性小儿外科。该科由高、中、初级职称的专业医护人员组成,敢于创新开展小儿的各种手术。譬如,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的产前诊断、产后早期手术治疗,小切口治疗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肠套叠B超水压灌肠复位治疗,不开腹经肛门行巨结肠根治术,小年龄尿道下裂修补术,小儿包茎包皮环套术,新生儿外科转运系统技术等是该科目前最具特色的服务。 在我市率先开展了产前诊断、产后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的早期手术干预模式,以及新生儿外科转运系统技术等。这些服务均是为急危重外科疾病的新生患儿的诊治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并发症。又如在粤西地区率先开展的“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诊断率达100%,治愈率达99%,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近两年,该科引进的小儿腹腔镜技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的特点,为小儿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将该院的小儿手术推上了新的台阶。 该科目前诊治范围主要有五大方面:一是新生儿外科,包括多指、便秘、肠管外露、脐部红肿及包块、不明原因呕奶、进食困难、体表及腹部的包块等;二是小儿普外科,包括各部位的外伤、炎症、小儿腹股沟包块、胸腹部及其它部位包块、腹痛、排便异常等;三是小儿泌尿外科,包括包茎、阴囊包块、外生殖器的异常、排尿异常、腰部疼痛等;四是小儿胸外,包括气胸、肺囊肿包块、食管梗阻呕吐等;五是整形外科,包括肢体畸形、斜颈、疤痕整形、血管瘤等。 此外,主要业务还包括:一是胎儿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咨询、随访;二是胎儿期肾盂积水的诊断及新生儿肾盂积水的随访与治疗;三是新生儿先天性畸形早期诊治,如食道闭锁、膈膨升、肠闭锁、肛门闭锁等;四是阻塞性黄疸的治疗;五是腹壁畸形的诊治,如脐疝,脐膨出、腹裂等;六是小切口治疗腹股沟斜疝及腹腔镜手术;七是B超诊断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八是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九是肝胆疾病的诊治;十是小儿肿瘤筛查及治疗;十一是小儿包茎包皮环套术;十二是尿道下裂及其它小儿外生殖器异常矫正术;十三是各种体表外伤及脏器伤;十四是多指并指唇裂整形及疤痕整形,等等。 (清 枫)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