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正解矫正牙齿四大误区

寒假又到了学生矫正牙齿的好时机。,假期戴矫正器不会耽误孩子的学习;第二,刚戴矫正器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觉得不舒服,父母可以在家照顾他吃饭。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河南省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主任崔淑霞提醒,70%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牙齿排列拥挤、地包天等口腔错颌畸形问题,需要矫正牙齿。父母必须认识到纠正牙齿的四个误解。

误解1:矫正牙齿必须等到12岁

“我的孩子的牙齿一直不整齐,有点不舒服。我想带他去整理牙齿,但我的家人说这个孩子只有7岁,牙齿矫正得太早,直到12岁以后。”张的母亲说。许多父母和她一样,认为孩子的乳牙和恒牙都发芽了,这是矫正牙齿的佳时机。所以,经常等到孩子12岁才带他去医院矫正牙齿。

专家解释:通常孩子出生6个月后开始长乳牙,两岁半左右乳牙基本长齐。当它们长到6~7岁时,代替乳牙的恒牙开始萌出,持续到12岁左右,恒牙完全长齐。此时,医生可以清楚地掌握儿童每颗牙齿的位置,方便设计矫正方案,因此50%~60%的儿童在12岁以后矫正牙齿。但如果儿童乳牙期或换牙期出现地包天等错颌畸形,则不能等到12岁再去治疗。

“长时间的地包天不仅影响孩子的颌面发育,而且很难在上下颌骨发育成型后矫正牙齿。崔淑霞说,儿童矫正牙齿的佳时机分为功能矫正期(6~12岁)和固定矫正期(12~18岁)。也就是说,如果儿童有可能影响颌面发育和咬合关系的牙齿畸形,如前牙反颌和下颌功能性后缩,需要在6~12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及时纠正。如果孩子只是牙列不均匀,他可以等到12岁。

误区二:不拔牙就矫正不了

郭女士说:“孩子的牙齿不整齐。他去医院咨询。医生说他必须拔掉上下两颗牙才能矫正。当我听说我想拔牙时,我感到很不舒服。我的牙齿很好。如果我不拔牙,我就不能矫正它们吗?”。

专家解释说:担心拔牙而不是矫正,这在临床实践中很常见。事实上,正确的牙齿是否需要拔牙也是该行业一直在讨论的话题。医生将坚持尽可能不拔牙的原则,制定正畸计划。就像牙齿排列轻微拥挤或牙齿间隙一样,你不能拔牙。但是,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问题,请拔牙:

1.牙列空间严重不足,如牙齿过大、牙弓过小等。

2.前牙过于向前突出。

3.牙齿严重损坏,无法修复。

“对于大多数因牙齿拥挤或前牙突出而需要矫正牙齿的患者来说,拔牙可以为拥挤的牙齿或内收前牙创造空间。就像一条路只能站10个人一样。一旦人员过多,必然会影响团队的整洁排列,所以人数不得不减少。”崔淑霞说,请放心,在矫正牙齿的过程中,拔牙留下的所有间隙都会逐渐关闭,不需要后续的牙齿镶嵌。

误解3:正畸后会松动

“孩子的牙齿不整齐,拔牙后需要矫正。拔牙后,牙齿之间的间隙很大,牙齿肯定不是原来的牢固。”出于这个考虑,李女士没有带孩子去矫正牙齿。

专家解释说:矫正牙齿是将牙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崔淑霞说,根据牙槽骨和牙周的更新周期,牙齿的移动速度约为1mm/月。在这个过程中,牙齿会稍微松动,但经过三个月的矫正,牙齿将完全恢复到治疗前的稳定性。

“如果牙齿矫正会导致牙齿松动,这项技术肯定是不可能的。父母不用担心。”她说,正畸后,牙齿会像以前一样牢固。

误解4:矫正牙齿会很痛

有的孩子戴上矫正器后说:“知道这么疼就不矫正牙齿了。”有的孩子觉得:“为什么感觉不到?医生没帮我戴矫正器吗?”

专家解释说:每个人戴牙齿矫正器后的感觉都不一样,有些没有任何不适反应,有些可能有轻微的不适,如疼痛、肿胀、咬不适等,这些感觉经常出现在次矫正牙齿时。一般来说,儿童和青少年戴上矫正器后的感觉并不像成年人那么强烈。所以,尽快矫正牙齿。

“不舒服的是天,牙齿矫正器戴久了,慢慢就习惯了。”崔淑霞说,到目前为止,她还没有遇到过因佩戴矫正器疼痛而要求拆除的病人。

相关链接

防止牙齿错颌畸形,杜绝吐舌等坏习惯

看到孩子牙齿错颌畸形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家长都很关心如何预防。崔淑霞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消除坏习惯。及时纠正吐舌、吮指、舔牙、咬铅笔、咬衣角、咬嘴唇、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避免牙齿错颌畸形。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孩子不要挑食,不要偏食,少吃零食,多吃谷物、蔬菜、水果、坚果和其他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充分咀嚼可促进儿童下颌骨发育,使牙齿发芽更整齐,牙齿更容易清洁。

3.定期进行口腔检查。3岁以后,儿童应到口腔科进行全面检查,每六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尽快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不要等到孩子的牙齿出现严重的问题,去看牙医,可能会延误病情。

专家名片

崔淑霞于1992年7月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口腔科,现任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河南口腔医院)正畸科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本文来自小编在线论坛,由网友发表。本网站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本文的观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您在内容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利益,请联系我们:020-37617988。

TAG:

专家正解矫正牙齿四大误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右侧画中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