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皮肤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创建于1950年4月11日。经过50多年的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陕北区域最大的三级医院,承担着延安和周边地区500多万人口的医疗保健工作。医院占地面积6.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53万平方米,全院固定资产13亿元,正式编制床位1200张,实际开放床位1800张,规划床位2600张。随着业务的发展,专业的细化,全院在职职工2876名,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的83%,其中正高职称139名,副高职称277名,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156名,有市级、部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医院共设51个临床科室、19个医技科室、5个研究所、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等;拥有256层螺旋CT、64层螺旋CT、16排CT、ECT、3.0核磁共振、1.5T核磁共振、6兆直线加速器、劳力7型、9型、VVE型彩色B超、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100大型数字减影机、数字化胃肠机、“会飞”的DR等大中型医疗设备1000余台(件)。2010年门诊68万人次,出院患者3.8万人次,年手术1.18万例。在延安大学的正确领导下,在延安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卫生事业方针政策,确立了“团结、务实、拼搏、创新、发展”的附院精神和“人才立院、科教兴院、质量建院、三甲强院、勤俭办院、依法治院”的办院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走自我加压、自我超越、自我发展之路,使医院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1999年新的院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团结和带领全院职工奋发图强、努力拼搏,使医院整体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正以良好的发展势头、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向陕西省核心医院迈进。近年来医院加快了基础建设、设备更新、人才引进,扩大了医院的规模,为广大专业人员提供了发展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引培并举。制定了人才培养的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重视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有意识地将青年骨干推向医教研前沿,重点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学历、实用型、短缺型人才;高薪聘请了普外科、骨外科及影像诊断中心的学科带头人。1992年我院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建立了军民共建关系,开展政治共建、管理共建、业务共建,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先后又与解放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及武警总医院建立了帮建关系。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扩大设备投入,先后购置了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机、美国GE公司数字减影机及核磁共振机、双排螺旋CT机、高档ECT,劳力7型、9型和VV5型彩色B超,美国贝克曼公司CX-9及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产血透机6台、CR、DR系列,肿瘤治疗设备模拟定位机、直线加速器,日本奥林巴斯260型电子胃、肠镜、支气管镜和德国西门子胶囊胃镜等大、中型设备900余台(件)。为了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和稳定人才,先后修建了高职楼、科技楼、雅荷小区等住宅楼13栋,共626套,建面积达71990平方米;投入大量资金,改善病人就医环境,新增医疗用房69904平方米(新建了41300平方米的门诊综合大楼)。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及设备的更新促进了业务的发展,近几年,医院先后开展了高难度的心内直视手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和支架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颅内动脉瘤栓塞及支架植入术;肾移植术、角膜移植术、全髋(膝)关节置换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门奇断流+脾肾静脉分流术及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寰枢椎脱位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等,有些新业务的开展填补了陕北乃至全省的空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04年国家科技部863计划把我院列为首批机器人手术试点医院,先后在骨科、神经外科开展了通过国际互联网机器人遥操作手术,特别是第五代机器人全国首例手术在我院获得成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先后被中共陕西省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陕西省政府授予“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被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爱卫会授予“明明白白消费、百姓放心医院”;被陕西省授予“卫生先进单位”;被中共延安市委授予“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产科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干保女工小组被卫生部、全国妇联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岗”;神经外科护理单元被陕西省卫生厅授予“先进集体”;麻醉科、眼科被共青团陕西省委命名为“陕西省青年突击队”等光荣称号;2006年院长马柏林同志荣获“全国优秀院长”光荣称号。

医院动态

更多 >

爱比天路长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耳畔依稀回荡着《青藏高原》的高亢旋律,我们的思绪已经飞向了千里之外的西藏阿里。这里,我们附院的白衣天使,正在为普兰县人民播洒爱的种子。 今年七月,陕西省委组织部要选派专业技术干部,赴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进行医疗卫生援助,我院呼吸内科康睿同志知道这个消息后积极报名。虽然她已经是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要抛开家庭,抛开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到条件艰苦、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藏区援藏,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尤其是一名女同志,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与问题,但是康睿却毅然决然,她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趁着还年轻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把人生坐标定位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她坚信,这就是一次提升自我、历练自己难得的机会,也是回报社会、接受考验的大考场。 7月8日,康睿同志作为医疗队中唯一的一名女性,和她的队友一行十二人飞抵拉萨,经过几天的艰苦颠簸,于7月11日抵达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7月12日,医疗队终于平安抵达受援地普兰县。不来不知道,这里自然环境很差,气候干燥少雨,风沙漫天遍地,是西藏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之一,也是自然灾害多发县,风灾、虫灾、旱灾、雪灾、冰雹、洪水及泥石流、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到达普兰县后,严重的缺氧带来强烈的高原反应,康睿和队员们相继出现了头晕、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增高,恶心等症状。 累并满足着 康睿的受援单位是普兰县卫生服务中心(普兰县医院)。考虑到高原反应,当地组织部的同志建议医疗队员休息一周后再参与工作,但是康睿和队友们考虑到援藏的时间较短,希望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两天后她们便到普兰县医院报到。院长桑嘎伦珠介绍了普兰县医院的大概情况:全院医护人员有20多人不是休假,就是下乡;目前在院医生共10人,人员严重缺乏,药品短缺。经过沟通后,给康睿安排的工作是负责内科门诊工作,兼顾病房,每周查房两次,急诊随时应急,带教当地医生。 当天晚上十点半,桑嘎院长打电话说牧区多油村有一个病人昏迷,要求出诊,康睿急忙和队友们一起乘坐当地救护车,带着氧气及急救药品赶赴患者家中,夜色不见一丝光亮,天空中少见的没有月亮和星星,牧区的路很难走,有些地方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深渊。因为看不清,更增强了内心的恐惧感,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她们终于抵达牧民家中,患者是一名70岁的藏族老阿妈,晚饭后突然昏倒,患者有呻吟声,烦躁状态,呼叫无反应,口角歪斜,右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肢体肌力高,病理征阳性。根据临床经验,康睿判断患者为急性脑血管意外(脑梗或脑出血),并紧急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输注甘露醇、静推速尿等治疗。约半小时后,患者烦躁减轻,送往医院。当康睿返回宿舍的时候,已是午夜时分,抢救患者的劳累使得她顾不得自己的高原反应,身体虽累,心里却是暖暖的。 竭尽全力抢救患者 17日凌晨两点,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康睿叫醒。患者是一名31岁的藏族男性,约半小时前饮酒过量后突发呼吸心跳骤停,随行的朋友是个医生,马上给予了心肺复苏后呼吸心跳恢复,送来医院时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氧饱和度70%,立刻留置静脉针建立静脉通路,留置尿管,改面罩吸氧,给予利尿、镇静、对症治疗后患者渐清醒。大约三点半,患者突然烦躁加重,呼吸心跳再次停止。马上给予心脏捶击、人工呼吸、肾上腺素等治疗约2分钟后患者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继续维持血压、对症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恢复,病情稳定,等康睿同志回到宿舍,已是早上七点钟了。由于过度劳累,再加上高原反应,康睿感觉胸闷气短,头晕不适,但是当她在阿里的援友微信群中得知患者已脱离危险,突然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造福普兰县的医疗保健事业 西藏阿里地区医疗技术力量薄弱、工作环境差。患者从阿里被转到拉萨,中途要穿越海4500米的雪山,3天左右到达;而被转到新疆,中途要穿越海拔6700米的雪山,也要2天左右到达,这对于严重缺氧条件下的重症患者,生命抢救提出了严峻挑战。 康睿同志和医疗队的队友们共同为当地藏族医生举办讲座,协助新分配来的藏族大学生查房,为他们讲解。那里没有化验室,一切全凭经验,康睿不仅仅是呼吸内科医生,更是消化内科、心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儿科甚至是肛肠科、泌尿外科医生。藏区的生活节奏较慢,没有娱乐设施,生活单调而且枯燥,县上经常停电,没有自来水,生活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高原上沸点极低,往往水烧到70度就开了,鸡蛋根本煮不熟,饭菜吃起来更是味同嚼蜡。而在整个援藏期间,呕吐,拉稀跑肚等这些常见病同样伴随左右。在这里,每一名援藏的医疗卫生人员都有让人感动的故事,他们在艰苦困难的环境里挑战自我,在看似平凡普通的岗位上为西藏地区的卫生医疗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康睿说,她在普兰县的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深深的感受到了藏民们缺医少药,生活落后,人们对自我都很不重视。她们对普兰县干部职工进行体检时,发现好多高血压病人,有的最高血压达220/170,自觉头晕却从来没有进行过治疗,多数人依靠神灵的“庇佑”;医院没有麻醉医生,没有麻醉设备,阑尾炎手术在局麻下完成,听着患者撕心裂肺的喊叫声,她的心灵一次次的被震撼着。 如今,康睿同志依然在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她只希望时间能慢一些,让自己能够最大限度的把所学的知识奉献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积极援藏,造福这里的医疗保健事业。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