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儿童医院

肾内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肾内科由省内小儿肾脏知名专家、中青年骨干医师、精湛的护理队伍组成。目前主要收治全省各地的肾脏病患儿,对小儿常见肾脏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血管炎、过敏性紫癜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各种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与全国儿童肾脏病诊疗方案同步。现任主任方琪玮,副主任崔建军。担任硕士生导师1人,并兼任山西省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常委。自建科以来,承担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儿科系课间实习及生产实习任务。近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办公室、山西省卫生厅、中国女医师协会授予的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1987年开展血液透析,1989年进行腹膜透析,同年在我省率先开展儿童肾穿刺活检。近年来小儿肾脏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为了更好的诊治小儿肾脏病,我科引进了大量的新技术、新项目,相继开展尿红细胞形态检测,鉴别血尿类型;脉冲肾病治疗仪辅助治疗肾病综合症;应用超短波尿频治疗机进行尿频治疗。2009年拟开展肾内灌流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狼疮性肾炎及药物中毒。完成了省卫生厅和省科委科研课题两项。
  肾内科已成为全省小儿肾脏病诊疗权威及救治中心,也成为培养小儿肾脏病医疗人才的培训基地。
  肾内科 我们的团队建设
  1.我们的团队领导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技能,充满活力,具有公平、公开、公正的处事原则。
  2.我们热爱肾内专业并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具有和谐、相互依赖的关系。
  3.我们经常进行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
  4.我们遵循肾内科内部的规范及医院规定和科学的诊治流程。
  5.我们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在医学领域不断创新。
  6.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为全省乃至邻近周边省份肾脏病患儿提供卓越的医疗健康服务,打造山西省儿童肾脏病诊疗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求。
  肾内科我们团队的要求
  1.努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就医安全,提高工作满意度。
  2.加强协作,降低医护人员短缺以及解决医疗专家超负荷工作。
  3.群策群力,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鼓励。
  4.加强相互沟通,直抒己见。
  5.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医护人员相互坦诚相待,心情愉悦。
  肾内科我们的团队
  肾内科有医护人员26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1名为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理师1名,护理师2名,护师11名。其中医师4人获医学硕士学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省人大周然副主任一行在省儿童医院调研

8月6日,省人大副主任周然,带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杨波,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保工委主任施联秀,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姚芝楼,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宋新柱,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梁权,省人大代表、人事代表工委副主任霍晓琴等一行十六人,在省卫计委副主任梁明虎的陪同下,在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对医保工作进行了调研。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院长白继庚、党委书记范双民、党委副书记郭大民、副院长刘志平、秦桂秀、马兰、李润森和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等参加了座谈。 白继庚院长在详细汇报了该院的医保工作情况后,陪同参加调研的各位领导视察了心外科病区,与科主任、医护人员进行了交谈,看望了手术后的先心病患儿,并向家长征求了意见。各位领导对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全体员工,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对救治全省先心病患儿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调研结束时,各位领导与医护人员合影留念。 驻地记者 董奇光   1、汇报会   2、周然副主任听取汇报   3、梁明虎副主任讲话   4、白继庚院长汇报   5、周然副主任与心外科主任陈瑞交谈   6、各位领导看望手术后的先心病患儿   7、周然副主任在重症监护室听取汇报   8、周然副主任与范双民书记交谈   9、各位领导合影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系统性红斑狼疮化验单怎么看
聂小娟
回答: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化验单需重点关注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C4、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抗核抗体阳性提示自身免疫反应,抗双链DNA抗体升高与疾病活动度相关,补体C3/C4降低可能反映病情活动,血常规中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常见,尿蛋白或红细胞提示肾脏受累。 1.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筛查的重要指标,阳性率可达95%以上。但需注意低滴度阳性也可能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或健康人群。若合并抗Sm抗体或抗双链DNA抗体阳性则诊断特异性显著提高。实验室通常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以滴度形式报告,滴度越高临床意义越大。 2. 抗双链DNA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较高特异性,阳性率约70%。其滴度变化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尤其对狼疮肾炎的监测价值突出。活动期患者该抗体水平常显著升高,缓解期可能转阴或滴度下降。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不同方法参考值存在差异。 3. 补体C3/C4 补体C3和C4水平反映经典补体激活途径状态。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因免疫复合物沉积消耗补体,常出现C3/C4降低,其中C3下降更显著。监测补体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持续低补体血症提示预后不良。需注意遗传性补体缺陷者也可能出现补体降低,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4. 血常规异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见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自身抗体破坏血细胞或骨髓抑制有关。贫血多为慢性病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升高且Coombs试验阳性。血液系统受累程度可作为疾病活动度评分的重要参数,严重血小板减少需警惕血栓性微血管病。 5. 尿常规与肾功能 尿蛋白阳性、管型尿或血尿提示狼疮肾炎可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0.5克具有临床意义。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反映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需警惕终末期肾病风险。活动性肾炎患者可能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肾活检病理分型对治疗选择具有指导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定期复查上述指标,建议每3-6个月进行全套免疫学检查。日常需避免日晒、感染等诱发因素,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限制高盐高脂食物摄入。出现新发水肿、关节肿痛或皮疹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减停药物。妊娠期患者需加强产科与风湿免疫科联合随访。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