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肿瘤医院

麻醉医学科 (共14位医生)

科室简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神经外科:突破手术禁区 摘除巨大颈髓肿瘤

高位颈髓肿瘤是最难攻克的神经外科手术之一,一直被医学界划为手术禁区。一位颈髓内长有3×4公分的巨大肿瘤患者,四肢麻痹、疼痛,面临截瘫的危险,我院神经外科主任梁鹏教授通过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成功地为其切除了巨大肿瘤。 家住绥滨县的关先生六年前开始头晕、呕吐、颈部不适等症状,曾经在省内一家医院被当作脑供血不足住院2周,但是症状没有明显缓解。两年前又出现了肢体疼痛,长年教书的他以为是犯了颈椎病,并未引起注意,自己到小诊所点了些药物。数月前,关先生的一侧身体出现偏瘫症状,才想到医院就诊。经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为高位颈髓肿瘤,由于肿瘤位置特殊,关先生走了多家医院医生都表示手术风险较大不愿接诊,面临将要高位截瘫的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慕名找到了我院神经外科主任梁鹏教授。 经过梁鹏主任认真检查发现,肿瘤长在环椎和枢椎的位置,高位颈髓在神经外科手术当中是个高风险的区域,颈髓是脑干的延续,如果损伤的话会出现高位截瘫、呼吸障碍、病人大小便失禁,甚至是死亡。关先生的肿瘤较大,已经严重的压迫了脊髓,从磁共振影像上很难辨别除正常的脊髓的形态,并且肿瘤从椎间孔长入了椎管外,最为凶险的是肿瘤向前方压迫推挤了椎动脉,血管已经移位和变形,椎动脉是大脑的主要供血血管,轻微的损伤后便可导致死亡,但如果不手术患者必定高位截瘫,甚至死亡,面对两难的抉择,梁鹏主任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勇闯禁区,术前他制定好了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该类手术风险性极高,按照常规手术原则病人应当通过二次手术即后入路和颈前入路分次切除肿瘤,但是考虑到病人年龄大,而且症状重,分次手术创伤较大,梁鹏主任研究制定了后入路一次手术切除方案,尤其是考虑到人体的枢椎是颈部肌肉附着点,椎板全部打开后会影响的病人术后颈部的稳定性,梁鹏主任采用了微创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只通过一个小切口和半椎板切开为患者行肿瘤全切术,经过四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终于成功地全部切除了肿瘤。现在关先生已经出院,并回到了工作岗位,又可以继续教书育人了。 据梁鹏主任介绍,关先生的颈髓内肿瘤有3×4公分大小,这么大的肿瘤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正因为患者本身没有引起注意,误当作其他慢性病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建议大家出现症状应引起注意,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这些年患者每天早上胃不舒服当成了胃病,喘气费力当成了心脏病,关节疼痛当作了颈椎病,走路不稳当成了脑缺血,手术后这些症状都奇迹般的消失了,正如患者本人讲的,手术后他觉得自己是正常人了。说明患者的这些症状都和颈髓肿瘤有关,如果当时患者详细的检查并发现病变,早期手术可以很大的降低风险。 同时,梁主任说,高颈髓部位是人体的重要神经中枢,无数的神经纤维和神经核团在此密集穿行,到达身体的脏器和四肢。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属于极高风险的手术部位,属于神经外科医生轻易不愿触碰的“禁区”,此次我院采用微创技术成功的全部摘除巨大颈髓肿瘤,标志着医院神经外科技术又迈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全身荨麻疹有危险吗
陈腊梅
回答: 全身荨麻疹通常不危险,但若伴随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或血压下降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荨麻疹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引起的局限性水肿反应,多数由过敏、感染或物理因素诱发。 全身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突发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剧烈瘙痒,风团可融合成片,通常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但反复发作。常见诱因包括食物过敏如海鲜或坚果、药物反应如青霉素、感染如感冒病毒、物理刺激如冷热或摩擦等。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有助于止痒。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当荨麻疹累及呼吸道或循环系统时可能出现危险情况,如出现声音嘶哑、喘鸣、吞咽困难、胸闷或意识模糊等症状,提示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或喉头水肿,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并急诊处理。慢性荨麻疹持续发作超过6周者应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感染灶,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孕妇或婴幼儿出现全身荨麻疹时,用药需严格遵循专科医师指导。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或动物皮屑。发作期间饮食宜清淡,暂忌辛辣刺激及高组胺食物如腌制食品、热带水果等。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和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若风团持续不退或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建议至皮肤科完善血常规、IgE检测等检查。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