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消化内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消化内镜的常规和无痛诊疗(尤其对胃肠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侵入性和无创性诊断,功能性胃肠病的器械诊疗,同时开展了中药灌肠和贴敷、针灸、穴位埋线、穴位指针等传统疗法。诊疗范围包括消化道急慢性炎症、溃疡、血管性疾病、息肉和肿瘤,消化腺的急慢性炎和肿瘤、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习惯性便秘等消化系统的各种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

专科设备:拥有日本FUJINON电子内镜、德国ERBE高频电刀和氩气刀、全自动内镜洗消机,即将引进结肠灌洗机、13C呼气检测仪和胶囊内镜。

专家介绍

钟 洪 主任医师 副教授

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从臧堃堂教授。

医疗特长:擅长内科杂病,尤其长于应用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风湿类疾病、泌尿系疾病、晚期肿瘤等。

出诊时间:周四下午 出诊地点:脾胃病科②诊室。

邬 刚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脾胃病科负责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疗特长:擅长对胃肠道疾病、肝胆胰腺疾病、糖尿病、甲亢等的诊治及消化内镜诊疗。

出诊时间:周一、三、四全天 出诊地点:脾胃病科①诊室。

张万岱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资深专家委员会主委,中国医促会胃病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华消化学会四届委员,广东消化学会主委、名誉主委。

医疗特长: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出诊地点:名中医诊室。

刘晓伟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中医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中西医结合四诊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虚证与老年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疗特长:擅长对消化病、老年病、虚损病证和痛证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出诊地点:脾胃病科②诊室。

陈达理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疗特长:擅长对消化系疾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肠易激综合征、肿瘤以及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腹泻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 出诊地点:脾胃病科②诊室。

殷平善 教授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文化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委、医学与哲学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史学会副主任委员。

医疗特长:擅长对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肠炎、消化道肿瘤,及咳喘、结石及心理障碍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 出诊地点:脾胃病科②诊室。

文小敏 主任中医师 教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第三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对象。

医疗特长:擅长对胃肠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各种湿热病,如感冒、咳嗽、气管炎、胃肠病、中医虚证、湿热病证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出诊地点:脾胃病科②诊室。

钟 东 副主任医师 临床医学博士

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中山大学博士后。

医疗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对胃肠疾病、肝硬化、糖尿病、甲亢的诊治,消化内镜诊疗。

出诊时间:周二、五全天和周六上午 出诊地点:脾胃病科①诊室。

余志坚 副教授 医学硕士

医疗特长:擅长对食道炎、萎缩性胃炎、胃肠肿瘤及呃逆、腹痛、腹胀、便秘、眩晕、咳嗽等疾病的个性化诊治。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出诊地点:脾胃病科②诊室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出诊地点:中医内科①诊室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南医大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举行"周年庆"大型公益活动回馈社会

8月16日,是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开业一周年的日子,这一天,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南方都市报》、《大粤网》联合举办了大型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各界及新老病友对医院的信赖与支持。 公益活动内容主要分为:大型健康义诊咨询、PM2.5与肺癌健康讲座,门诊各专科全天免挂号费,在义诊及讲座现场,医院还通过现场抽奖的形式,共送出365份千元免费防癌体检套餐。 8月16日早上8点,医院住院部前张仲景广场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早已提前排队等候在现场。由罗荣城院长、彭康常务副书记和李爱民副院长带领的30多名专家,热情地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问,义诊活动现场抽取了50名幸运者获得了1000元的免费体检卡。 南都健康大讲堂之南方中西医专场“PM2.5与肺癌”活动现场,南方都市报健康周刊主任记者曾文琼亲自担任讲座主持,本次讲座由中西医结合医院引进的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现任广州抗癌协会会长、南医大肿瘤中心外一科(胸部肿瘤外科)主任王远东教授主讲。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人气爆棚,前来听取讲座的市民及患者挤满了整个会场走道。演讲环节结束后,在主持人富有风趣的主持下,听众和王教授进行了热烈的问答互动。中西医结合医院老病友王小姐得知医院举行这一公益活动后,积极给父母报名参加健康讲座,结果在第一抽奖就全部抽中,获得了价值1000元的免费体检卡。王小姐十分开心,连说“这真是太棒了,南方中西医送健康就是实实在在!” 根据医院事业发展部文小敏主任介绍,本次活动于8月10日正式启动,8月11日就开始接受来自南医大肿瘤中心专业网站(www.smucc.com.cn)和咨询热线020-61650888的预约。本次活动同时得到了《南方都市报》和《大粤网》两大媒体的大力支持,活动筹备时间虽短,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报名前来参加健康讲座和义诊咨询的市民和病友人数众多,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医大肿瘤中心)作为公立三甲医院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良好形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急性肠胃炎可以喝牛奶吗
于淑霞
回答: 急性肠胃炎发作期通常不建议喝牛奶,症状减轻后可少量饮用温热的低脂牛奶。牛奶可能加重腹泻或腹胀,但缓解期适量饮用有助于补充营养和电解质。 急性肠胃炎发作时胃肠黏膜充血水肿,消化酶活性降低。全脂牛奶中的乳糖和脂肪分解需要健康胃肠功能配合,此时饮用可能刺激肠蠕动加快,导致腹痛腹泻加重。部分患者存在乳糖不耐受,牛奶中乳糖未被分解会引发产气、肠鸣。低脂牛奶脂肪含量减少,但乳糖成分仍存在,急性期饮用可能延缓恢复。症状缓解后胃肠功能逐步恢复,可尝试少量温热低脂牛奶,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避免冷刺激,单次饮用量不超过100毫升。优先选择添加乳糖酶的舒化奶,或搭配面包等固体食物延缓胃排空。 少数患者胃肠功能代偿良好且无乳糖不耐受,急性期饮用少量温牛奶可能不会加重症状。这类人群通常既往有规律饮用牛奶习惯,肠道乳糖酶活性保持较好。但需观察饮用后是否出现腹痛加剧、排便次数增加,如有不适需立即停止。儿童患者因肠道发育不完善,急性期应完全避免牛奶,可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或米汤替代。 急性肠胃炎恢复期饮食需遵循从流质、半流质到软食的渐进原则,避免高糖、高脂及刺激性食物。除牛奶外,可适量补充口服补液盐、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血便,应及时就医排查细菌性肠炎等继发病变。日常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避免生冷食物交叉污染。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