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中医院

针推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针推科是集针灸,推拿,理疗为一体,秉承传统中医理论,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运用传统中医治法针刺、推拿、灸法、拔罐、穴位伏贴、中药内服外洗并结合现代微波、红外线、中频、脉冲等多种治疗方法,治疗颈椎病、腰腿痛、急性腰扭伤、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落枕、小儿斜颈、肩膀周炎、乳腺增生、中风后遗症等多种疾病,以“安全、简便、廉验”为特色,从根本上为患者解除痛苦。
  针推科新疗法介绍
  小针刀:
  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用于治疗颈椎病、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等。
  新灸法:
  新灸法又称热敏化灸法,是利用艾草燃烧所产生的温热之气以及其本身的药物作用,在通过对热敏化穴位施灸,产生灸性经络感传,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到达调和阴阳、调整脏腑、治病疗伤的目的。特别适用于解除和缓解各种慢性虚劳性病证,如、胃脘痛、泄泻、痹证、疮疡久溃不愈、月经不调、退行性骨关节炎等临床病症。
  平衡火罐疗法:
  平衡火罐疗法主要联合运用闪罐、走罐、旋罐、抖罐、振罐、滚罐、坐罐等罐法,选择相对修复病变起平衡作用的特定部位,实施熨刮、牵拉、挤压、弹拔等手法,连续不间断地向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反馈信息,使机体相应修复到平衡状态,并通过以上良性刺激及火罐的温热效应,调理全身脏腑,疏通经络,从而达到调理脏腑、平衡阴阳、治病疗伤、强身健体的功效。对颈肩腰腿痛、慢性疲劳综合征及亚健康状态、强直性脊椎炎、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广泛性肌筋膜炎等有良好效果。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中医经络学和针灸学的发展和延伸,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它用特制工具将羊肠线埋置在穴位内或敏感点,实际上是集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综合性疗法,埋线后,肠线在体内产生的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一周或更长时间,其刺激感维持时间是任何针刺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就诊次数多的缺点。对于一些过敏性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肤病、内分泌失调性肥胖,疗效肯定。
  灯火灸:
  灯火灸是以药线燃烧到一定程度时灼灸穴位及敏感点的一种方法,属经络治疗方法,它利用火的走窜性能,以袪风散邪、流通经脉。它比针刺的刺激深度及强度虽较浅,但对肌表的刺激时间较长,对小儿遗尿、带状疱疹、皮炎、感冒、咳嗽、头痛、神经衰弱、腹痛等疾病疗效确切。
  天灸:
  天灸疗法种类较多,可因人而异,选择“三伏”“三九灸”或全年灸。“三伏”、“三九灸”是按中医时间治疗学规律,选在“三伏天”“三九天”进行贴药治疗而得名。
  乳腺增生体外治疗:将治疗仪直接治疗于增生部位,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从而达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
  腔炎体外治疗:将治疗仪对准体外局部,使盆腔脏器局部温度迅速升高,改变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使炎症吸收和恢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第二次工会会员暨第五届职工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院第二次工会会员暨第五届职工代表大会于8月9日上午在五楼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出席第二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有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仪,市直工会主任张东海,市卫生局副局长沈永平,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道昌,副院长张炯,院党委副书记刘敏以及工会主席王梅忠等。 参加大会的有职工代表122名,各科室负责人、临床研究生、本科护理人员列席会议,共商2014年医院发展大计,共谋医院未来美好前景。市总工会副主席张仪、市卫生局副局长沈永平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的主要议程: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道昌作《六安市中医院2008-2013年工作汇报》,院财务科科长方锦州作《2013年度财务决算及2014年度财务预算报告》、副院长张炯宣读上级工会批复、上届工会主席王梅忠同志作工会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宣布主席、副主席和工作分工。 下午召开了第五届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马店分院情况及工程规划设计、岐黄公司筹备成立情况及筹资方案、管理规定。甘胜明同志做职工代表提案、收集及处理情况说明。大会在国际歌的歌声中圆满闭幕。 (宣读选举结果) 宣传科 文/图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排卵期同房后小腹发胀怎么回事
冷启刚
回答: 排卵期同房后小腹发胀可能与生理性排卵反应、盆腔充血、泌尿系统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观察休息、抗感染治疗、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1. 生理性排卵反应 排卵过程中卵泡破裂释放卵子可能刺激腹膜,导致短暂性小腹坠胀感。部分女性对前列腺素敏感性增高,可能引发子宫收缩性疼痛。这种情况通常伴随透明拉丝状白带增多,体温轻微升高,症状多在1-2天内自行缓解。建议避免剧烈运动,使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帮助缓解不适。 2. 盆腔充血 同房时盆腔器官血流加速可能加重排卵期原有的充血状态。表现为下腹双侧对称性胀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体位改变时症状明显。这与激素水平变化导致的血管扩张有关,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半卧位休息可减轻症状,避免频繁按压腹部。 3. 泌尿系统感染 同房后细菌逆行感染可能引发膀胱炎或尿道炎,出现下腹坠胀伴尿频尿急。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治疗期间需多饮水,每日保持1500-2000毫升饮水量。 4.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在卵巢或直肠子宫陷凹处种植时,排卵期激素波动可能加重病灶充血。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深部性交痛,可能伴随排便疼痛。确诊需依靠腹腔镜检查,药物治疗可选择地诺孕素片、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散结镇痛胶囊等。建议记录疼痛周期与月经关系供医生参考。 5. 盆腔炎性疾病 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感染可能引发输卵管炎,表现为同房后持续下腹痛伴异常阴道分泌物。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需规范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片治疗,慢性期可配合康妇炎胶囊改善盆腔微循环。治疗期间应禁止同房,性伴侣需同步检查。 日常应注意观察症状变化,记录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适量增加南瓜、山药等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若胀痛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异常出血等情况,建议尽早就诊妇科进行超声检查与分泌物检测。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减少排卵期不适发生概率。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