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中医院

中药的四气五味

时间:2012-05-0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中医的理论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羸弱,消息皆通于大地”,“天人合一”,因此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中医将之概括为“六淫”。其中,寒为“六淫”之首,主指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寒邪入侵引发的疾病,其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或在冬季加重。

  在中医看来,这类好发于冬季的寒邪类疾病适合在夏季治疗。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冬季阴气上升到达顶点,机体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往往阳气不足。而一旦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就会导致内寒。同样,患者体质在这一时期也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能力处于“不佳时期”,见效缓慢。而春夏,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

  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他季节治疗效果好。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胃痛、颈椎病、慢性腹泻、感冒、部分虚寒妇科病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其中尤以呼吸道疾病、气管炎、哮喘病、膝关节疼痛、冻疮等效果显著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办党风廉政建设报告会

10月17日,我院党委邀请市纪委常委、市监察局副局长李庆利同志作了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报告。全院中层副职以上人员及党员参加会议。 李庆利同志从深入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变化入手,系统阐述了新一届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高度、新思路、新动作、新气象、新体制和新目标。他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列举多起事例警示我们要自重自省。他尤其讲到在工作、生活中要养气、修德、守道、自持一线贯穿。在养气方面,做到有信仰、有人格、有底线、有口碑,党员干部不能等同于一般老百姓;在修德方面,做到要干事、要厚道、要正派、要低调一气贯通;在守道方面,做到四讲:讲规则、讲程序、讲法治、讲政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在自持方面,做到四不:不随波逐流、不忘乎所以、不心存侥幸、不自掘坟墓。 报告结束后,李钦明书记要求大家深刻领会本次讲座的内容实质,并对照《党章》党规党纪,认真搞好对照检查。各支部、各科室要组织好讨论,纪委、党办要加强并收集信息,汇总查找差距,总结经验指导今后工作,切实筑起思想防线,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