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中医院

肿瘤标志物能告诉我们什么

时间:2011-06-1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患者拿到一份异常的肿瘤标志物报告单,一个巨大的阴影出现了:我怎么了?患上癌症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医生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没有病,肿瘤标志物为什么会不正常?有病,是什么病?病在哪里?

  目前广泛应用临床实验室的肿瘤标志物大致分为三种:上皮细胞角蛋白,如细胞角质素19(CYFRA21-1);上皮细胞膜特异性抗原,如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肿瘤相关糖蛋白,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上述物质在正常人的血中以低浓度或极低浓度(常规方法检测不到)存在,而肿瘤细胞合成增加,为我们发现肿瘤提供了机会。通常直径小于1公分的肿瘤病灶不具备破坏基底膜的能力,完整的基底膜阻止了肿瘤标志物入血。因此肿瘤的早期,一般在血中是检测不到肿瘤标志物的。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细胞释放出大量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溶解了基底膜,肿瘤标志物在血中急剧升高,而基底膜的破坏为肿瘤细胞的增生转移创造了条件和空间。

  肿瘤标志物入血就可以检测到了吗?其实未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学的奠定到成品试剂上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研发者与生产者要兼顾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异性高了,假阴性就会增加,真正的肿瘤患者被漏检;敏感性高了,假阳性也随着增高,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如肝癌的经典标志物AFP,其阳性率是70%~80%,就是说20%~30%被确诊的肝癌患者的AFP是正常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现在成品试剂中使用捕捉待测抗原的抗体均是特异性极高的单克隆抗体,捕捉到的抗原可能是出现几率最高的一种亚型,其他亚型就表现为假阴性。而其他良性病变和炎症也会出现少量的肿瘤标志物,是为假阳性。

  但肿瘤标志物的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看其增高的幅度,如只是增高10%~20%,则可能是统计学误差造成的;增高在100%之内,则要注意在短期内复查,如恢复正常,可能是一过性增高,如连续几次检测值恒定,则要考虑某器官或部位的良性病变;如连续几次测定值持续增长,且增高的绝对值相当巨大,则患恶性肿瘤的几率非常大。如1名患者在我院查体中检出“癌胚抗原(CEA)”超出参考值上限,患者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随后6个月患者先后5次复检CEA,检测值81.1、89.0、98.2、141.4、177.5,最近此患者被确诊为肺非小细胞癌。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办党风廉政建设报告会

10月17日,我院党委邀请市纪委常委、市监察局副局长李庆利同志作了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报告。全院中层副职以上人员及党员参加会议。 李庆利同志从深入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变化入手,系统阐述了新一届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高度、新思路、新动作、新气象、新体制和新目标。他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列举多起事例警示我们要自重自省。他尤其讲到在工作、生活中要养气、修德、守道、自持一线贯穿。在养气方面,做到有信仰、有人格、有底线、有口碑,党员干部不能等同于一般老百姓;在修德方面,做到要干事、要厚道、要正派、要低调一气贯通;在守道方面,做到四讲:讲规则、讲程序、讲法治、讲政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在自持方面,做到四不:不随波逐流、不忘乎所以、不心存侥幸、不自掘坟墓。 报告结束后,李钦明书记要求大家深刻领会本次讲座的内容实质,并对照《党章》党规党纪,认真搞好对照检查。各支部、各科室要组织好讨论,纪委、党办要加强并收集信息,汇总查找差距,总结经验指导今后工作,切实筑起思想防线,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