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我院成功实施一例罕见颌面部巨大脊索瘤切除

时间:2008-08-2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8月11日,我院耳鼻喉科完成了一例罕见的颌面部巨大脊索瘤切除手术,同时,手外科为病人实施了颌面部的一期游离肌皮瓣修复手术。

  患者是48 岁女性,两年前发现左侧鼻腔肿物,伴有渐进性鼻塞,无脓性涕及头痛,患者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上颌窦癌,行上颌窦根治术并接受放疗,出院半年后发现左颌面部出现隆起,无疼痛发热,再次做了放疗,但未见明显好转,左颌面部肿物渐进性增大。

  患者为进一步治疗,于今年7月来我院就诊,经过检查发现,左侧颌面部肿物9cm&Hits;7cm&Hits;6cm约大小,CT示左侧上颌窦失去正常形态,大部分骨质缺如,其内可见较多气体影,相应区域可见较大软组织肿物影,左眼下外直肌推挤受压移位。对肿物进行病理活检,北医三院和我院均病理回报是脊索瘤。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手外科和麻醉科经过会诊,考虑到肿物切除后颌面部创面大且深,为避免面部塌陷,设计手术方案为左颌面部脊索瘤完全切除+左上颌骨、左颧骨部分切除+右下肢比目鱼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

  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后,8月11日,耳鼻喉科张勋、曲雁等和手外科的龚志鑫等医师一起为患者手术,术中将瘤体彻底切除,清除颞下窝及内侧翼腭窝残余瘤体组织,取右下肢带有动静脉比目鱼肌肌皮瓣后,通过左下颌皮下隧道与面动静脉吻合,皮瓣填于缺损部并缝合,皮瓣颜色正常,红白反应正常,手术顺利,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脊索瘤是一种来源于胚胎脊索结构残余组织的肿瘤,呈恶性,多数发生在骶尾部和蝶枕联合区,亦发生于颅底、颈椎、胸椎、腰椎等,极少发生于头颈部。脊索瘤通过膨胀性生长而破坏周围的组织与骨质,破坏性强,可复发,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通过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查新,本例脊索瘤发生部位及体积大小均属罕见,并且已经引起视力下降、张口受限等严重并发症,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白带鼻涕状透明拉丝
冷启刚
回答: 白带呈鼻涕状透明拉丝可能是排卵期生理性白带,也可能与阴道炎、宫颈炎等病理性因素有关。正常排卵期白带因雌激素升高呈现透明蛋清样拉丝,而病理性白带多伴随异味、瘙痒等症状。 1. 排卵期白带 女性在排卵期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宫颈黏液分泌增多,白带会变得稀薄透明且富有弹性,呈现拉丝状,长度可达10厘米以上。这种白带无特殊气味,是卵泡成熟和排卵的标志,通常持续2-3天,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须特殊处理,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即可。 2. 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可能导致白带量增多呈稀薄鼻涕状,颜色灰白或淡黄,伴有明显的鱼腥臭味。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衡是主要诱因,可能与频繁冲洗阴道、多个性伴侣等因素有关。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乳膏或口服替硝唑片治疗,同时需避免性生活刺激。 3.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时,宫颈腺体分泌旺盛可导致透明拉丝状白带增多,可能夹杂血丝。这与激素变化、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常表现为性交后出血、腰骶部坠胀。需通过妇科检查确诊,轻度可观察,中重度可采用保妇康栓或宫颈激光治疗。 4. 衣原体感染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早期可能出现透明或淡黄色拉丝白带,后期可转为脓性。多通过性接触传播,可能合并尿频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确诊需进行衣原体核酸检测,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多西环素胶囊等抗生素,性伴侣需同步治疗。 5. 内分泌失调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雌激素持续偏高,引起长期透明拉丝白带。常伴随月经紊乱、痤疮、多毛等症状。需通过性激素六项、B超等检查明确病因,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生活方式干预。 日常应注意观察白带性状变化,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碱性洗液过度清洁会阴。若白带拉丝持续超过1周、伴随异味瘙痒、出血或下腹痛,建议及时妇科就诊。排卵期白带增多期间可适当增加外阴清洗频率,但不宜进行阴道灌洗,以免破坏微生态环境平衡。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