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我院成功实施一例罕见颌面部巨大脊索瘤切除

时间:2008-08-2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8月11日,我院耳鼻喉科完成了一例罕见的颌面部巨大脊索瘤切除手术,同时,手外科为病人实施了颌面部的一期游离肌皮瓣修复手术。

  患者是48 岁女性,两年前发现左侧鼻腔肿物,伴有渐进性鼻塞,无脓性涕及头痛,患者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上颌窦癌,行上颌窦根治术并接受放疗,出院半年后发现左颌面部出现隆起,无疼痛发热,再次做了放疗,但未见明显好转,左颌面部肿物渐进性增大。

  患者为进一步治疗,于今年7月来我院就诊,经过检查发现,左侧颌面部肿物9cm&Hits;7cm&Hits;6cm约大小,CT示左侧上颌窦失去正常形态,大部分骨质缺如,其内可见较多气体影,相应区域可见较大软组织肿物影,左眼下外直肌推挤受压移位。对肿物进行病理活检,北医三院和我院均病理回报是脊索瘤。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手外科和麻醉科经过会诊,考虑到肿物切除后颌面部创面大且深,为避免面部塌陷,设计手术方案为左颌面部脊索瘤完全切除+左上颌骨、左颧骨部分切除+右下肢比目鱼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

  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后,8月11日,耳鼻喉科张勋、曲雁等和手外科的龚志鑫等医师一起为患者手术,术中将瘤体彻底切除,清除颞下窝及内侧翼腭窝残余瘤体组织,取右下肢带有动静脉比目鱼肌肌皮瓣后,通过左下颌皮下隧道与面动静脉吻合,皮瓣填于缺损部并缝合,皮瓣颜色正常,红白反应正常,手术顺利,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脊索瘤是一种来源于胚胎脊索结构残余组织的肿瘤,呈恶性,多数发生在骶尾部和蝶枕联合区,亦发生于颅底、颈椎、胸椎、腰椎等,极少发生于头颈部。脊索瘤通过膨胀性生长而破坏周围的组织与骨质,破坏性强,可复发,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通过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查新,本例脊索瘤发生部位及体积大小均属罕见,并且已经引起视力下降、张口受限等严重并发症,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什么是盆腔炎积液
冷启刚
回答: 盆腔炎积液是指盆腔内因炎症反应导致液体异常积聚的现象,通常与盆腔炎、输卵管炎、卵巢囊肿破裂等疾病相关。盆腔炎积液可能由感染、手术创伤、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或生殖系统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常伴随下腹疼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 感染因素 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上行感染是盆腔炎积液的常见原因,可能与不洁性生活、多次宫腔操作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下腹坠胀、脓性分泌物增多,严重时伴随寒战高热。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需卧床休息。 2. 手术创伤 人工流产、宫腔镜等手术后局部组织渗出增加,可能形成炎性积液。此类积液多呈淡黄色,可能伴随术后持续隐痛。可通过热敷促进吸收,若合并感染需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肠溶胶囊等药物,并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积液量变化。 3.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周期性出血可刺激盆腔产生炎性渗出,形成巧克力样积液。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痛,超声可见盆腔黏连。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或应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抑制内膜生长,严重者需腹腔镜手术清除病灶。 4. 肿瘤性病变 卵巢癌、输卵管癌等恶性肿瘤可能导致血性盆腔积液,常伴有消瘦、异常阴道流血。CT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需通过病理确诊。治疗以肿瘤切除为主,术后配合紫杉醇注射液、顺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同时需引流积液减轻压迫症状。 5. 生殖系统功能障碍 输卵管阻塞或卵巢功能异常时,分泌液排出受阻可形成单纯性积液。此类积液通常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轻症可通过红外线理疗促进循环,严重输卵管积水需行腹腔镜下造口术,合并排卵障碍者可配合枸橼酸氯米芬片调节内分泌。 盆腔炎积液患者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选择清淡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豆制品帮助炎症修复。注意会阴清洁,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急性期可尝试仰卧位抬高臀部促进积液吸收,定期妇科检查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发热不退、腹痛加剧或阴道大出血,须立即急诊处理。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