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中医医院

传承吴医 创新图强 努力促进中医中药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1-02-2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苏州市中医医院的全体职工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医院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苏州市中医医院创建于1956年,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综合性中医院。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我院取得了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称号。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继承并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中药事业,是我们中医院人为之奋斗的目标。2010年,是我院发展关键的一年,医院已实现历史性的提升性整体搬迁。2010年,结合医院工作实际,进一步认真贯彻卫生部关于印发《2008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结合苏州市卫生局《关于强化卫生行业管理,实施医院五项工程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核心制度的落实,适应医改新形势,发挥中医药特色,坚持服务创新,强化五项工程的实施,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基础质量管理,重视医疗安全,积极探索现代化大型中医医院管理方法。牢牢抓住医院 “提升性搬迁”的契机,根据《2010年全市医改工作要点》、《苏州市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和《江苏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考评标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致力于吴门医派的继承和发扬,把促进医院全面发展与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充分发挥中医中药文化特色、提升中医医院综合实力、树立中医医院品牌形象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医院管理、内涵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医院文化建设等方面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继承创新,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中医药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现在,我将医院主要工作分八部分进行汇报,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 医院概况

  苏州是吴门医派的发祥地,历代名医辈出,誉满杏林,为推动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在原中医诊所的基础上,成立了苏州市中医医院。目前是全国示范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单位。原医院占地面积19787平方米,建筑面积30903平方米,其中包括符合GMP标准制剂大楼4543平方米,教学基地2800平方米。新医院位于沧浪新城内,新医院是一所、科室齐全,并集教、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中医院。该项目总投资为5.16亿元,占地面积约60亩,总建筑面积:89000平方米,主楼地面21层 ,地下2层,绿化面积达16750平方米;并有停车位612泊位。

  医院固定资产1.48亿元,流动资产1.62亿元。现拥有580张床位,现有职工800名,医生总数294名,其中中医人员200名,占医生总数的68%,药剂人员94名,其中中药人员57名,占药剂人员总数的61%;专业技术人员674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17名,中级职称222名,初级职称241名,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96名;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5名,江苏省名中医、名中西医结合专家8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2名,“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名,苏州市“平江区杰出人才”1名,苏州市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对象1名。

  2010年,门诊完成844,865人次,上年同期799,157人次,增加45,708人次,增长5.72%,门诊参保587236人次,上年同期514326人次,增长 14.18%。完成业务收入273,692,219.53元,与上年同期增21.51%,完成年目标值(253,480,400.00元),目标完成率107.97%。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13.5天,病床周转次数27.32,病床使用率92.22%;医药比例59.93。

  医院科室齐全,设有内、外、骨伤、肛肠、妇、生殖医学、男性、儿、针灸、推拿、皮肤、五官、眼、口腔、急诊、重症监护室以及治未病服务科、体检中心、药剂、放射、检验、功能检查、病理等科室,苏州市中医药研究所、苏州市中医学会、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列于本院。骨伤科是国家中医重点临床专科,脾胃病是江苏省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并被列为“十一五”国家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进入创建全国重点临床专科第四年,已完成国家中管局的全国重点学科的初审验收工作。生殖医学科不孕症专病被列为国家中医重点临床专科(专病)协作组单位,呼吸科为“十一五”江苏省中医重点临床建设单位,肛肠科、针灸科是苏州市重点专科,一批中医特色显著的重点专病专科不仅受到苏州地区广大群众的欢迎,而且还在省内以及周边省、市具有广泛的影响。

  第二部分 学科建设篇

  2010年,我们以充分发扬中医传统优势诊疗项目为基本点,以重点专科建设为龙头,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的局面,全力打造医院品牌形象。

  1.继续加强全国重点临床专科骨伤科的强化工作,做好中期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在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础上,加快二级学科及亚临床专科建设。完成二级学科组织架构,设立脊柱外科、髋关节外科和膝关节外科,病区二级专科分科到位,做到各专科人员到位,为搬迁新医院对应三个病区作准备。并制定二级学科工作细则,积极探索亚临床专科建设模式,梳理、验证各重点临床诊疗方案,提升专科内涵。

  2.消化科进入创建全国重点临床专科第四年,已完成国家中管局的全国重点学科的初审验收工作。并成功主办第22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3.妇科全面展开临床和科研工作。分出并单独设立生殖医学科,并配备专门人员,进一步做好“十一五”国家中医重点临床专科(专病)协作组成员单位生殖医学科不孕症专病专科的建设。4月,生殖医学科月经病又被确立为国家中医重点临床专科(专病)建设的协作组组长单位。同时,为新增产科和新生儿科积极引进人才和储备人才,为新医院新病区的开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在进一步做好“十一五”江苏省中医重点临床建设单位呼吸科的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冬病夏治敷贴疗法工作。加强市级重点专科针灸科、肛肠科的建设工作。同时,心血管内科、肿瘤内科、风湿科等正在积极建设,力争成为市级重点专科。

  5.加强医院急救能力的建设,加强对急救人员的培养,提高急救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门诊各科室的服务功能,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特别是口腔科、眼科正在积极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推拿科继续加强重点病种颈椎病推拿专科建设,继续做好对外交流和服务工作。总之,以专病治疗为切入点,进一步发挥中医中药特色,加强专病专科的建设,开展专病门诊。

  6.进一步加强“治未病”中心工作,细化方案,配置专科人才,积极探索“治未病”服务模式。整合体检中心、调养服务中心、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心理、药剂等部门的优势,以健康体检为先导,以“中药调理”为基础,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的“自然疗法”手段,保障“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完善,做到体质辨析、健康干预、健康管理,从救治病人向预防疾病延伸,拓展医疗服务的方法内容,参与专业保健市场竞争,试行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7.加强医技部门的建设,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规范操作程序,提高诊断符合率;加强医技与临床的沟通,积极参加临床疑难病例的讨论和科研工作;实现医技项目智能化、网络化管理。

  8.进一步加强药剂科业务建设,创建临床药学学科。中药临床药学实验室已顺利通过国家二级实验室验收工作,并成立完善实验室人员和构建。并逐步调整新医院药剂科的结构和布局,调整各二级学科的岗位和职责,促进医院药学的全面转型。

  第三部分 医疗质量管理篇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2010年,我院以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等级医院复评迎检工作为抓手,以强化基础管理、质量管理、医疗安全、三基训练、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医院管理规章制度,注重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做到常抓不懈,持续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积极探索医院管理长效机制。

  1.以认真做好等级医院复审迎检为抓手,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以及《病历书写规范》、《处方管理办法》、《执业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苏州市医师记分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以及各项诊疗常规、规范,深化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制定常见病规范和急危重症的诊疗流程。并于今年3月顺利而圆满地通过了省中医药管理局三甲医院复审工作。

  2.狠抓医疗安全工作,加强规范各临床诊疗技术和手术的管理。在国家《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和《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指导下,建立推进医师个人技术档案,同时对临床新开展技术和手术将建立规范的准入、追踪和评价制度,保障医疗安全。持续改进医疗安全,制定急、危、重病诊疗规范,并强化执行,规范培训,使医疗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最大可能保障医疗安全。

  3.持续推进“临床诊疗路径”工作。先从重点专科开始,逐步向各科推进。同时,结合中医药特色和我院特点,制定我院中医临床诊疗路径,从常见重点病种开始,逐步扩大范围。进一步加强病史质量的管理,加大对门诊病史、住院病史和归档病史质量的检查和考核力度,杜绝丙级病史。

  4.制定出院病人医生回访制,并制定相应考核办法,加强督查。成立投诉管理科,建立医患纠纷院内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防范预案,进一步强化非医疗损伤的处置预案和流程,加强医患纠纷与投诉的处理。推进大调解模式,建立推进“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5.进一步进行合理使用抗生素培训。做好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指导工作,加大对医药比例考核的力度。药品占业务收入比例59.44%,上年同期59.15%,全院目标为58%。

  6.进一步深化护理内涵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护理安全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进行全面质控,健全护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制度,加强重点护理环节管理,强化主动服务意识。重视健康教育,加强护患沟通,加强出院病人回访。完善中医护理标准,强化中医培训,发挥中医特色护理。抓好人才梯队建设,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加强专科护理建设,加强科研意识。认真落实《苏州市护士星级评选实施办法》,继续积极开展“星级护士”的评比活动,推行星级护士挂牌上岗,起到优质、示范作用。

  7.成立感染管理科,配备专门人员,专人负责。加强对基层感染管理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感染委员会和感染管理科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加强感染知识与技能

医院动态

更多 >

苏州市中医医院召开第八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

4月18日下午,苏州市中医医院召开了第八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列席代表共一百多人参加大会。代表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认真审议通过了葛惠男院长作的《2013年医院工作总结》和《2014年医院工作计划》以及张一辉副院长作的《2013-2014年医院财务预决算报告》。 葛院长在本次大会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我院在巩固医院以往取得的各项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的建设工作,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改进服务模式,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医院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会议还提出了2014的工作任务,要进一步狠抓基础管理,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完善服务措施,坚持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结合医院急诊、内科大楼的建设规划,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人才,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提高医疗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着力点,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以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为手段,坚持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狠抓落实,全面增强医院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开创医院工作的新局面。 4月19日上午,代表们结合科室工作实际,就医院领导班子是否存在“四风”突出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发扬中医特色、优化服务流程、强化服务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充分体现了代表们热爱医院、关心医院发展的主人翁精神,较好地发挥了代表们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院领导分别参加了各组的讨论,认真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讨论,代表们一致认为,医院领导班子团结团结一致,作风务实,葛院长所作的报告全面总结了2013年医院所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医院面临的新形势和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2014年的医院工作任务和目标,报告切合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工作实际,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措施具体,为医院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汇总,本次职代会共收集归纳职工代表提出的有关医院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7条、医院业务建设方面的建议12条、职工福利及考核方面的建议6条。葛院长在大会上针对职工代表讨论意见中提出的有关医院建设与发展、医院管理与专科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作了详细的解答,他充分肯定了职工代表在关心医院发展、加强医疗质量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同时对职工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求工会做好分类整理工作,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职能部门具体落实,限时提交职能科室整改。他希望通过代表们积极主动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带领全院职工共同努力,把医院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气息异常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王志学
回答: 气息异常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喉镜检查、血气分析等检查。气息异常可能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血常规 血常规可以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细菌感染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感染可能引起淋巴细胞比例增加。血常规还能发现贫血等血液系统异常,贫血可能导致组织缺氧而出现气息异常。 2、胸部X线 胸部X线检查能够显示肺部病变情况,如肺炎、肺结核、肺气肿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肺通气功能受损,引起呼吸急促、气息异常等症状。胸部X线还能发现胸腔积液、气胸等异常情况。 3、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包括肺活量、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可能导致肺功能下降,出现气息异常。该检查有助于明确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的程度。 4、喉镜检查 喉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咽喉部结构,发现声带息肉、喉炎、喉部肿瘤等病变。这些病变可能影响呼吸道通畅度,导致呼吸费力、气息异常。喉镜检查还能评估声带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5、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可以检测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平衡等指标。呼吸衰竭、代谢性酸中毒等疾病可能导致血气异常,引起气息改变。该检查有助于评估呼吸功能和体内代谢状态。 出现气息异常时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适当进行深呼吸锻炼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系统检查,明确病因后接受针对性治疗。日常应戒烟限酒,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 王志学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