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中医院

中医减肥的六种方法

时间:2006-11-2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人日益增多了。血脂高、胆固醇高、脂肪肝、肥胖型高血压、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为临床所常见,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降脂减肥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近年各地医药期刊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就其常用药物与方例稍加归纳,约有六大法。简介如下:

  一、和胃消脂法

  形体肥胖,大多由于甘肥太过,油脂粘腻先壅于胃,往往脘腹饱胀,嗳腐吞酸,口味秽浊,舌苔腻。及早运用山楂、大麦芽、莱菔子等药以和胃助消化,甚为应手。本草书对这些药早已有消除脂垢的记载。传统有焦三仙、保和丸等方,尤以中医儿科作为常用药物。市售之山楂果、山楂糕、山楂包香甜可口,可随身携带,服用方便。鲜莱菔生吃、炒吃均甚清口,可算是降脂减肥最简便的食物疗法。

  二、活血行瘀法

  肥胖之人,血液中脂肪过多,容易引起动脉硬化,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变多由此产生。活血行瘀的药物对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降低血脂,以及防止斑块形成和促进其消退均有作用。肥胖而见有瘀血阻滞,妇女经闭不行,或见舌质有青紫瘀点者,采用活血行瘀法,不但降脂减肥,同时又能治病,真是两全其美。常用的活血行瘀降脂药物:如当归、川芎即古方佛手散,善于活血调经止痛,为首选之品。丹参一味,功同四物(汤),为治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赤芍药、鸡血藤能活血舒筋,对瘀阻经络者多适用之。三七、蒲黄善于活血止痛,对瘀阻刺痛者每多选用。市售之丹参包、复方丹参包、冠心1号方、冠心2号方等都有活血行瘀降脂的功效。

  三、宽胸化痰法

  中医文献有"肥人多痰"的论点,这种痰显然是指肥胖之痰浊,也就是脂肪过多。临床所见肥胖之人,动则气短、胸闷,甚则头晕、呕吐、恶心,舌苔滑腻。有的人痰火重,性情急躁,易于发脾气、恼怒,以致血压高,头胀脑鸣而痛,睡眠不安,舌苔黄腻,大便干结。多发心、脑血管病变。遇上这些病证,选用宽胸化痰法最为合适。

  常用药物如:瓜蒌,古称栝楼,为宽胸化痰主要药,市售之瓜蒌包即用此一味制成,可降血脂,尤善治冠心病。瓜蒌仁还有润肠作用,对痰火内结,大便不畅者尤适用之。薤白即小蒜,临床常与瓜蒌配合同用,即汉代名医张仲景用治胸痹心痛的栝楼薤白汤,千百年来沿用不替。枳实、枳壳俱能宽胸化痰,配陈皮、半夏即为温胆汤法,常用治肥胖痰湿重,惊悸、失眠等症。半夏能化痰和胃止呕,与陈皮配合,为二陈汤的主药。传统作为化痰湿的主要方剂。临床通治各种痰证,不论呕吐痰涎,或是咳嗽痰多、眩晕、惊悸等症每多用之。查阅方书,实由温胆汤蜕化而来。陈皮即橘皮,气味芳香,既可和中理气,又能化痰降脂。市售之陈皮梅、橙皮条等,确甚可口,亦为食疗降脂之佳品。

  四、疏肝利胆法

  胆汁能消化脂肪。患肝炎、胆囊炎、肝胆结石的人,胆汁分泌不足,往往不喜欢吃油腻肉食,如果不小心,误食会引起发病。疏肝利胆法对肝胆病是不可少的,尤其是脂肪肝患者,本人常用此法取得良好效果。

  疏肝利胆的常用药物如:茵陈,是中医治疗黄疸的专用药,有很好的利胆作用。莪术、姜黄、郁金三味药为同科药物,均能疏肝、利胆、降脂,常与茵陈配合同用。市售之白金丸由郁金、明矾二味制成,为疏肝利胆、降脂化痰浊的中成药,并有化结石之功。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陈皮)可作为常用成方,随症加减。决明子能清肝明目,平时泡茶常饮之,有泻肝火降血脂功效。

  五、利尿渗湿法

  中医学认为:湿盛生痰,水湿代谢失常易与血液相混,清浊不分,血脂升高。采用利尿渗湿法降脂减肥是一种最平稳的方法。有一病人患肥胖型高血压,嘱其天天吃冬瓜粥,一日三餐不要间断。本草文献云:冬瓜有利水作用,并有"瘦人忌"的记载。该患者吃冬瓜粥以后,每天小便增多,日5~6次。一个月以后,体重减轻5千克,血压也平稳,感到很高兴。冬瓜子与冬瓜皮俱可煎汤常服。正好废物利用。泽泻为利尿渗湿的常用药,近人研究也有降脂作用。茶树根、玉米须都有利尿之功,俱可作降脂药用。

  六、泻下通便法

  肥胖之人,体质大多强壮结实,如有大便秘结者,须用泻下通便法以排泄脂垢邪浊。常用药物为:大黄是一味泻下通便的主要药,降脂减肥之功甚速。虎杖一药既可泻下,又能行瘀,仅次于大黄。何首乌能养血润肠,肥胖之人而兼血虚肠燥大便秘结者,可常服之。市售之首乌包即此一药制成,不但能降血脂,还能乌须黑发,亦有抗老防衰之功。

  市上所售的三花减肥茶,配方中就以泻下通便药为主组成。肥胖人服用之后,会引起剧烈猛泻,体重随即减轻。其它各种减肥茶一类的配制大多数是有泻下药的。古方指迷茯苓丸(枳实、半夏、茯苓、芒硝)能缓下痰浊,治肥人指麻证,近人用于肥胖人高血压患者手指发麻,确实有良好的效果。

  结语

  (1)和胃消脂法是从起因着手的;活血行瘀法是直捣其巢穴的;宽胸化痰法与疏肝利胆法是改善脏腑功能的;利尿与泻下二法是给以出路加强排泄的。

  (2)所列六法大都以祛邪浊为主,如果遇上肥胖而兼虚证者,可以配合补气血、调阴阳、益脾肾等药物扶助正气,更有利祛邪。

  (3)与其服用药物降脂减肥,不如平时少吃肥腻肉类食物。尤其是晚上一餐不宜吃得过饱,因晚上睡眠休息,少活动,易于引起肥胖。佛家平时以素食为主,并有"过午不食"之戒律,故高僧大多清瘦轻健,是有道理的。

医院动态

更多 >

市中医院中、西医“全明星队”与市民面对面义诊

要到市中医院看专家号,最少要花上一上午,挂不上号只能抱憾而归。而在5月15日,600多位市民在市中医院门诊大厅与10多位名中、西医“面对面接触”。得知京江晚报携手市中医院举办“名医面对面”大型互动活动,省、市名中医与市民“零距离”接触,市民们交口称赞:“这是为百姓做了件大好事。” “超明星”省、市名中医引来长龙阵 义诊开始时间是上午9点,但刚8点多,义诊台前已经排起了长队。由年过八旬的省名中医、肝病权威专家张圣德以及市中医院副院长、市名中医、脾胃病权威专家史亚祥带队,由该院名科室的顶尖专家、科主任组成10多人的“名医团”,为居民提供肝病专科、脾胃病专科(消化科)、耳鼻咽喉科、脑病科、心血管病科、呼吸科、肿瘤科、疼痛科、泌尿外科、普外科、肛肠科、眼科、骨伤科、妇科、口腔科的义诊。现场“全明星队”专家阵容,引来居民热情追捧。家住溪园新村的郭女士带着患慢性胃炎的婆婆,牵着患视物模糊的小女儿,以“全家总动员”的阵容出现。她说,以往去中医院,等赶到桃花坞,紧俏的专家号已被一抢而空。她在《京江晚报》上看到市中医院专家的义诊消息,一早就来了。 队伍中,一对穿着时尚的新婚夫妇,专门前来找“最牛专家团”咨询孕前准备事宜。 七旬粉丝从姚桥追到桃花坞 上午8时许,家住大港新区姚桥镇的高大爷握着《京江晚报》,直接找到省名中医张圣德专家。 据了解年过七十的高大爷,是代妻看病。他担心妻子早上出门受凉,自己6点起床,拿着妻子的检查片一大早赶来。高大爷说,妻子患有共济失调症、早期小脑萎缩,上海、北京的专科医院都已确诊,一直采取西医治疗,但是症状得不到改善,想看看中医有没有好的治疗手段。“这个病到底能不能治愈?平时要注意什么?”大爷问。 张老仔细了解病情后说,以你家属的病情,要想有立竿见影的疗效是很困难的。他告诉大爷,其家属只要平常保养好、保证营养、避免受寒、适当锻炼,注意别感冒,不要轻信吃药或手术能断根,经过长时间中医辩证施治,中药调理,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是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的。 名医下沉,打造“中医品牌” 一上午的时间,10多位专家接诊了600多名患者,279人次减免了门诊诊察费,现场医护人员免费为患者量血压300多人次,发放健康教育手册500余份。中医院的这次义诊活动,真是医院为市民们带来的一项“福利”。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