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精神病院

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常见的“问题”

时间:2014-06-0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抗精神病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服用后常常会出现一些副反应,如:

  1.有些患者服药后会出现面部表情呆板,缺乏变化,即“面具脸”,或四肢、体、肌肉僵硬,活动时动作缓慢笨拙,走路时迈不开步子,上下肢静止活动有震颤,手指出现“搓丸样”动作。

  2.有些患者服药后,虽然胡思乱想少了,但心烦意乱,坐立不安,会不停地起立,来回走动即“静坐不能”。

  3.有些患者服药后会出现歪脖子即“胸锁乳突肌痉挛”或两个黑眼珠往上转,只露出眼白即“动眼危象”。

  上述三个“问题”的出现即大家常说的“锥体外系反应”,其症状还有流涎,口齿不清,吞咽困难等。因80%的精神病患者一般都在家中进行维持治疗,当出现这些副反应时会很紧张,甚至惊慌失措,认为自己患了其他的病,身体出现了“问题”。其实患者或家属无需过分紧张,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都是药物的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咨询用药注意事项。一般临床上减轻药物副反应的方法,可用少量的苯海索(安坦)或注射东莨菪碱,严重时才减药或停药,但要注意青光眼患者不可服苯海索。

  药物副反应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即“体位性低血压”也叫“直立性虚脱”。多见治疗初期,改换药物或药量骤增,长期用药也可以发生,大剂量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后及年老体弱也易发生,大多在迅速改换体位时发生,这时患者突然出现眼前发黑、头昏、面色苍白,冷汗,直立晕倒,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这个时候一定要让患者平卧或抬高下肢30℃,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其实抗精神药物的副反应,并不可怕,只要正确认识,及时求助医生,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外伤的后遗症有哪些 了解脑外伤的4大后遗症
孙为群
回答: 脑外伤后遗症主要有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等。脑外伤可能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击打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后遗症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 1、认知功能障碍 脑外伤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这些症状与大脑皮层或海马体损伤有关,可能伴随语言理解困难、定向力障碍。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奥拉西坦胶囊、吡拉西坦片改善脑代谢,配合认知康复治疗。严重者需进行经颅磁刺激等物理干预。 2、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偏瘫、平衡失调或精细动作障碍,常见于基底节区或运动皮层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肌张力异常、步态不稳等症状。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药物可选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巴氯芬片缓解肌痉挛。部分患者需长期使用助行器具。 3、精神行为异常 额叶损伤易引发情绪失控、人格改变或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可能伴有攻击行为或情感淡漠。治疗需结合心理疏导,药物可选择舍曲林片抗抑郁,奥氮平片控制精神症状。家属应保持耐心沟通,避免刺激患者情绪。 4、癫痫发作 脑皮质损伤后可能形成异常放电灶,导致局部或全身性癫痫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肢体抽搐。需长期服用左乙拉西坦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等抗癫痫药物,定期监测脑电图。发作时应保护患者防止二次伤害,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脑外伤后需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监测恢复情况,康复期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B族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或高空作业,睡眠充足有助于神经修复。家属应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异常及时就诊神经外科或康复科。 孙为群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

热门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