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眼科中心

眼科中心打造致盲眼病防治平台

时间:2014-04-0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在刚刚揭晓的“2014年厦门市重大科技平台项目”评审中,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专科主任吴护平主持的“厦门市主要致盲眼病的创新与防治研究平台”成功立项,并获得政府资助经费500万元。该平台建成后,将会在科研与临床两方面有效控制目前常见的角膜盲、青光眼、白内障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致盲眼病的发病率及致盲率。

  厦门市重大科技平台项目是政府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建设、工艺与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产业化的政策性引导计划,考评非常严格,每年只有部分项目获得资助。厦门眼科中心申报的“厦门市主要致盲眼病的创新与防治研究平台” 项目评审历时近半年,经过几轮严格的技术评估和现场答辩,通过层层筛选,最终获得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认可和肯定,成功立项。

  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有视力残疾者1691万人,50%因白内障致盲,其余因角膜病、青光眼、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致盲。眼科疾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位危害及影响人们生存质量的疾病,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视频终端的普及以及气候环境的不断恶化,每年患眼疾的人数还在迅速增长。

  厦门眼科中心作为福建省唯一一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眼科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增加防盲治盲的病种及病源数量,推广放盲治盲经验。该中心拟建的“厦门市主要致盲眼病的创新与防治研究平台”,建成后不仅能在常见致盲眼病的诊治领域有所突破,促进福建乃至我国致盲眼病临床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并且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保证项目平台科研与临床工作实施,厦门眼科中心已累计投入上千万元,组建了眼组织库、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两个市级重点专科,并先后从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地购置了一批国际先进的现代化眼科设备,专门进行平台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

  此外,厦门眼科中心还将搭建社区防盲网络,加强基层医疗的探索,建立分级医疗、社区首诊、双向转诊体系,积极探索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平台将在注重治盲的同时,开创性的将防盲工作作为重点。目前,已在厦门、泉州、漳州开展防盲普查工作,平台将在几年内建立对患有致盲眼病患者及时追踪的防盲网络。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院就诊卡使用说明

为了免去您排长队等候挂号的烦恼,请您务必在首次来我院就诊时出示身份证(或提供准确的身份证号码),且就诊后请不要退卡并在卡里存有一定的现金,下次来院就诊时即可在自助机上自助挂号或充值,节省您的宝贵时间!详细说明如下: 一、请在登记建档办卡时出示身份证或者把身份证号码写到病历本,好处: 1、您以后预约可以在自助机自动确认,不需要到收费处排队; 2、您来我院就诊的历史记录可以合并,方便查阅。 二、请尽量不要退卡,并且存留一定现金在卡上,好处: 1、您以后来就诊,无需到收费处排队办卡,直接在自助机进行排号或充值,就可以去找医生看病,节省您不必要的排队时间; 2、您预约后可以直接持卡在2楼自助机确认,之后无需到收费处排队办卡就可以就诊; 3、不退卡,您可以用该卡查询在我们医院的就诊情况;如已退卡,要查以往的就诊记录会比较麻烦。 三、本市医保人员建议也在卡里充入一定的现金,这样可免除您每次排队(结算、交费)之苦,当您看完病要离开医院时,再到收费处进行结算打印正式发票,充入的现金结算时如没有用,您可以自愿选择部份或全部退出。当然我们建议您在卡里保留一定的现金,方便您下次就诊。 特此温馨提醒,敬请关注并相互转告!衷心感谢您对眼科中心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2014年8月20日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糖尿病引起神经受损可以恢复吗
袁晓勇
回答: 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受损部分情况下可以恢复,但恢复程度与损伤严重程度、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有关。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分为可逆性早期病变和不可逆性晚期病变。 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通常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感或温度觉异常,此时通过严格控糖、营养神经代谢治疗及改善微循环,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可能逐渐恢复。常用药物包括甲钴胺片、硫辛酸注射液、依帕司他片等神经营养修复药物,配合血糖监测和饮食运动管理,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便秘、排尿困难,需针对症状使用促胃肠动力药或调节膀胱功能的药物。 当神经损伤已导致髓鞘结构破坏或轴突变性时,如出现足部溃疡、肌肉萎缩等严重病变,此时神经功能恢复较为困难。长期未控制的血糖会持续损害神经血管,即使后期强化治疗也难以完全逆转。对于痛性神经病变,普瑞巴林胶囊、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可缓解疼痛但无法修复神经结构。部分患者需通过电生理治疗或手术减压改善症状。 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神经病变筛查,包括10克尼龙丝触觉检查、振动觉测试等。日常需保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避免赤足行走防止足部损伤,出现伤口感染及时就医。维生素B12缺乏者需补充甲钴胺,戒烟限酒以改善神经血供。合并高血压或高脂血症时需同步控制,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对神经的二次伤害。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