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

生活日报报道:5.0就是好视力?小心数字欺骗了你

时间:2012-06-0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刚刚过去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由本报和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联合举办的“公益讲座进校园”活动,走进历城六中,为老师们举行了一场题为“近视,没那么简单”的讲座。

  视力可能欺骗了你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主治医师孙伟介绍,据该中心调查,目前我省儿童八九岁是近视的一个高发期,也就是三四年级小学生的近视率成突发现象,最终小学阶段近视率达到50%左右。

  一些视力检测5.0以上的孩子,却已经近视或者即将近视。这是为什么?

  目前学校的体检,只提供裸眼视力数据,而这个数据很可能会欺骗你。

  “视力”≠“视觉”,视力检查的瞬间,可以通过肌肉调节等改变屈光度,因此目测视力表得到的度数,有可能不真实。而判断是否近视,应该参考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多项数据,它体现的是视觉发育状况,而不仅仅是视力。一旦屈光度为负值,不管视力数据是不是5.0,眼睛都已经出现了近视。

  防止视觉发育过快

  据孙伟主任介绍,婴儿出生就是天生的“远视眼”,3岁的孩子应该有200-250度的远视,5-6岁的孩子远视度是150-200度,7-8岁有100-150度,8-12岁是0-100度。

  近距离用眼过长,视觉刺激过度等,都会导致视觉发育过快。而视觉发育过快,就会过早地消耗了与生俱来的远视“储蓄”。相反,如果孩子注意保护视力,在相应的年龄段保有相应的远视“储蓄”,12岁以前就不会近视。

  而当家长发现孩子近视时,其实孩子的视觉发育早在这之前就已经预警了,只是仅凭视力检查无法发现而已。

医院动态

更多 >

国际眼科时讯报道:山东援青项目“大爱无疆 青海光明行”

  山东援青项目“大爱无疆青海光明行”活动于7月21日拉开帷幕,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10名专家组成的”山东省防盲医疗队” 启程奔赴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将为300名当地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青海省是山东省对口支援地区之一,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此次受惠的海北藏族自治州防盲地区海拔高度达3080-4420米,高寒缺氧,紫外线光照强烈,积雪期长,白内障患病率和发病率居高不下。据有关部门测算,青海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约2800例,许多患者因无力支付医疗费而处在黑暗的痛苦中。   为圆当地贫困白内障患者的“光明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积极响应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在省卫计委的领导下,组织实施了此次“大爱无疆青海光明行”活动。近200万元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部检查和手术设备及相关药品已经从济南空运至海北当地医院,手术中将采用优质晶体和耗材,运用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帮助青海部分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全国人大代表、医院院长毕宏生教授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白内障手术,他们肩负着省委、省政府和9600多万山东人民的大爱和重托,他们一定不辱神圣使命,克服呼吸困难、剧烈头痛、失眠乏力的高原反应,保质保量做好每一例复明手术,圆满完成这项“建在青海人民心坎上的光明工程”,让每一位白内障患者都能重见光明,过上正常的幸福生活。同时,医院还有针对性地编印好眼科科普知识宣传册带往青海,向当地群众普及爱眼护眼知识。爱心手术期间,医疗队的眼科专家们还将对当地的眼科医生同行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 据了解,毕宏生2006年就曾作为山东省援藏复明医疗队队长,带领医疗队员深入藏区送光明,凭借多年得来的科研成果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中华民族最伟大母亲的化身”--97岁藏族老人次仁曲珍以及一批病情复杂的眼病患者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屡创医学奇迹,为祖国的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2010年以来,全省卫生系统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在对口支援青海工作中,密切结合青海工作实际,坚持项目先行、智力支援、惠民优先,把各项援青政策与卫生计生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有效组织全系统的力量,援青工作取得很大实效。投入137万元建设远程会诊中心、配备医院管理系统设备,投入650万元购置了5台巡回医疗车,组派20名专家进行智力帮扶和巡回医疗,接纳50余名青海医务人员到山东进修学习。按照《山东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十二五”规划》安排,今年我省对口支援海北州卫生项目资金达1500万元;将选取部分省级和市级医疗卫生单位与海北州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结成帮扶对子,从管理、业务、科研、藏药推广等方面开展综合帮扶;开展爱心医疗救助工程走进海北等8项援青自选动作,体现卫生计生系统援青工作特色。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糖尿病引起神经受损可以恢复吗
袁晓勇
回答: 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受损部分情况下可以恢复,但恢复程度与损伤严重程度、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有关。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分为可逆性早期病变和不可逆性晚期病变。 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通常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感或温度觉异常,此时通过严格控糖、营养神经代谢治疗及改善微循环,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可能逐渐恢复。常用药物包括甲钴胺片、硫辛酸注射液、依帕司他片等神经营养修复药物,配合血糖监测和饮食运动管理,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便秘、排尿困难,需针对症状使用促胃肠动力药或调节膀胱功能的药物。 当神经损伤已导致髓鞘结构破坏或轴突变性时,如出现足部溃疡、肌肉萎缩等严重病变,此时神经功能恢复较为困难。长期未控制的血糖会持续损害神经血管,即使后期强化治疗也难以完全逆转。对于痛性神经病变,普瑞巴林胶囊、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可缓解疼痛但无法修复神经结构。部分患者需通过电生理治疗或手术减压改善症状。 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神经病变筛查,包括10克尼龙丝触觉检查、振动觉测试等。日常需保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避免赤足行走防止足部损伤,出现伤口感染及时就医。维生素B12缺乏者需补充甲钴胺,戒烟限酒以改善神经血供。合并高血压或高脂血症时需同步控制,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对神经的二次伤害。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热门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