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影像诊断科 (共18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成立于1961年,历经几届主任和全体的成员艰苦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十年来,在周纯武主任领导下,全体员工努力进取,取得长足进步,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完整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规范,形成强大影像学专业学术队伍,拥有先进的大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的综合性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科室,在肿瘤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方面位居国内先进水平,在体部肿瘤影像诊断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影像诊断科是集普通X线、CT、MRI、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影像科室,拥有多台先进的数字化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包括多层螺旋CT3台、磁共振2台、彩超10台、数字胃肠机3台、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4台、计算机化X线成像系统(CR)3台,PACS/RIS系统(图像存储与传输)1套,实现了数字化阅片、数字化计算机存储与档案管理。

影像诊断科拥有一支技术高超、敬业爱岗的专业技术队伍。现科内共有工作人员112名,其中医生59名,技术员22名,护士23名。包括主任医师11名,副主任医师15名,主治医师14名,住院医师19名。影像诊断科是教育部重点学科,是影像诊断与核医学重点学科点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博士14名,硕士9名。

影像诊断科具有雄厚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的技术力量,服务质量一流,平均每年完成X线、CT、MRI、超声检查15万余人次,诊断符合率高达95%以上,并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放射摄片会诊近7000例。影像诊断科拥有介入病床47张,每年完成DSA介入治疗治疗万余人次,承担了国家“九五”攻关、“十五”攻关、“八六三”研究计划等多项课题,每年平均发表学术论文30篇。

影像诊断科全体工作人员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热诚为患者服务,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介入治疗及科研质量,为医学影像事业作出贡献,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外周T细胞淋巴瘤内科治疗新方案被NCCN指南引用

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是21世纪世界顶级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联盟,自1995年起每年制定的《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已成为国际肿瘤临床实践应用最广泛、最权威的指南。我院内科董梅教授等发表的《Gemcitabine-based combination regimen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被2014年NCCN淋巴瘤治疗指南引用。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成熟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异质性淋巴增生性疾病。其发病具有鲜明的地域和种族特征。在北美其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15%,东方人中则占20%-30%。T细胞淋巴瘤各亚型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疗效和预后截然不同,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临床试验仍是首选的策略。传统治疗多采用CHOP或CHOP样方案,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疗效欠佳,长期生存率仅10%-30%,即使采用自体移植,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也仅达24%和33%。 本研究分析了26例新发或复发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客观缓解率为88.5%,疾病控制率达92.3%。中位随访25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0.6%和63.7%,无进展生存率为58.7%和45.9%。与既往常规采用的 CHOP或CHOP样方案相比,含有吉西他滨的化疗方案不仅疗效高,而且耐受性良好。 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含吉西他滨的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结果被国际最权威NCCN指南引用,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通过此项研究也能激励我院医生更加自信地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加以展示,从而进一步扩大我院的国际影响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