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

核医学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核医学科始建于1983年,当时为同位素科,1995年更名为核医学科,2011年新区医院成立,同时成立新区医院核医学科。现设有核医学影像,核医学病房,核医学门诊。

核医学科人员组成:

现有副高3人,主治医师3人,博士1人,研究生3人。科室主要工作人员多次到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宣武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科室影像诊断,核素治疗一直同国内先进水平同步。

一、核医学影像现有以下设备:

PET-CT:目前是世界上最尖端影像设备,PET/CT的全称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PET)加X-射线计算机体层(CT)有机地一体化组合而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分子水平完成生物学显示的影像技术;同时结合应用高档64排128层CT技术进行精确定位,可精确地提供靶器官的解剖和功能双重信息,并能够独立完成多排螺旋CT的临床显像,大大提高临床使用价值。是当今临床用以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冠心病和神经疾病这三大威胁人类疾病的最佳手段。

SPECT/CT:Symbia T16型SPECT/CT,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SPECT/CT机型,该机为两台影像学设备的组合,即一台最先进的双探头SPECT和一台16排螺旋CT,检查时可同时获取SPECT图像和CT图像,并可将两者进行图像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既可显示病变的血流及功能改变,又可显示其解剖学影像,两者结合可大大提高诊断效能。

二、核素治疗:

1.核医学病房

我科的甲状腺癌治疗病房(核素防护病房)为豫西地区唯一一家具有资质的特色病房。甲癌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男女比例1:4,在女性癌症排名第6位。甲癌的规范化治疗为:手术+131碘放射治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其复发率1.8%-2.3%(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25%-32%)。131碘放射治疗能提高10倍以上的生存率。卫生部有规定:甲癌治疗必须进病房,等到体内放射性浓度减低到30mCi以内后才能出院。

2.131碘治疗甲亢

我科从1983年以来开展131碘治疗Graves’甲亢,至今已有30年,治疗患者近8000人,取得良好的疗效。由于业绩突出,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在2007年授予我科131碘治疗Graves’甲亢多临床研究单位。获此殊荣的河南省只有两家医院(另一家为郑大一附院核医学科)。

肿瘤骨转移的核素治疗,云克治疗甲亢突眼、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退行性病变,血管瘤的敷贴治疗,125碘粒子植入肿瘤治疗。

三、核医学甲状腺门诊:

周一到周六,有3名副主任医师坐诊,

此外,我院引进1300余万元设备配合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治疗,还配备了核素分装仪、甲状腺吸碘仪、活度计等全套的甲状腺诊断及治疗设备,使我科成为省内乃至国内最全面、最先进的甲状腺诊治科室。

核医学科会以精湛的技术和周到热情的服务为广大患者解除疾困。

联系电话:0379-69823157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轻微脑梗塞好了还能干活吗?
邵自强
回答: 轻微脑梗塞患者症状缓解后一般可以继续工作,但需根据恢复情况和医生建议调整劳动强度。轻微脑梗塞通常由脑部小血管短暂缺血引起,可能遗留轻微肢体无力或反应迟钝等症状。 脑梗塞急性期后若经规范治疗且无严重后遗症,多数患者可逐步恢复轻至中度体力劳动。神经功能缺损轻微者,如仅存在短暂头晕或轻度手脚麻木,可在康复训练后从事低强度工作,如文职、轻度家务等,避免高空作业、重体力劳动或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操作。恢复期间需定期复查头颅CT或脑血管造影,监测血管状态。部分患者可能因病灶位置特殊,即使症状轻微也需长期避免剧烈活动,如脑干或小范围皮质梗塞可能影响平衡功能。 少数患者虽影像学显示梗塞灶小,但存在血管狭窄、高血压控制不佳等基础疾病,过早恢复高强度工作可能诱发二次梗塞。合并糖尿病、房颤等慢性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原发病,劳动能力需结合心肺功能综合评估。职业司机、精密仪器操作者等特殊岗位,即使症状消失也应通过专业机构鉴定后再复工。 建议康复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监测血压血糖。工作中每1-2小时休息5分钟,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二级预防药物,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