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骨科医院

重症医学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出现的新兴学科,于2008年7月,国家标准中正式将重症医学科确立为国家临床二级学科。主要针对危重症患者,以先进的仪器、手段,严密的监测,及时的处置使危重症患者能渡过危险期,进入规范化治疗,是急危重症患者生命最大的保障。我院重症医学科建设始于2010年三级医院评审时,经过2年时间的完善规划,精心准备,一举成为院中设备最好,管理最严密,处置最及时,危重症治疗好转率及抢救成功率最高的科室。经过近2月的试运行后,于4月9日迎来了由卫生厅医政处副处长宁贵华,贵州省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重症医学分会委员王迪芬教授及内科ICU主任杨德辉主任医师组成的专家组审查,并顺利通过,正式建科。

现科室人员配备齐全,其中特聘院本部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心ICU主任施贤清主任;长期从事临床一线急诊、重症诊治工作,本部中心ICU主任医师刘兰主任长期于我院指导工作,一线医护人员均有丰富临床经验,并进行了6个月以上重症医学科专科培训,可熟练进行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心肺复苏、机械通气等操作;对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水电解质紊乱、肠内外营养支持、镇静、镇痛、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危重病评估等均能熟练诊疗;病房布局合理,病区面积153平方米,床位10张,其中有3个单间病床,设置了单独的医疗、办公、污物通道,有单独的空调系统,能保持24oC左右的恒温;设备仪器先进,每床均配备了心电监护、无创血压、血氧饱和监测,双氧气及负压接口,多功能吊塔,加压输液泵,微量注射泵,防褥气垫床、进口PB840呼吸机等尖端设备,另配备有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抢救车、纤维支气管镜、亚低温治疗仪、血液净化仪、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喉镜及各种抢救药品。能随时满足各种危重患者的治疗需求。

4月12日我院进行“三甲”医院评审时,检查专家组先后多批次对我重症医学科进行了临床、护理、医院感染等全方面的检查。最后评审专家组副组长余昌胤副院长亲临重症医学科,现场参观了科室的病房、设备,提问了医护人员标准预防、中枢神经损害的病理征定位、抗生素降阶使用、输血注意重点等诊疗原则,观看了医务人员表演六步洗手法、现场心肺复苏等操作。对我院重症医学科的建设提出了极高的评价和中肯的建议。

现我科已对全院开放病床,为手术科室重大手术提供支持,为院内外危重症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此特感谢患者及其他各科对我们的信任,我将本着患者至上的宗旨竭诚为您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助您早日康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两岁孩童不幸砸断腿,医师巧施小夹版为患儿节省万余元

2013年3月28日上午,家住龙里县城唐伟夫妻没有想到人在屋头坐祸从天上来。他们不到两岁的儿子在家里玩耍,不想把柜子抽提拉掉下来砸到了左大腿上,大腿骨当时翘了起来,一家人忙把孩子送到了县医院,经医生检查诊断为左大腿股长骨斜形骨折。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孩子必须手术治疗,一是上钢板,二是打镙钉要他们选择,费用大概在一至二万之间。孩子奶奶听了,这无疑是给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一家人无固定工作,夫妻俩只靠做临工过活,奶奶吃低保,一时也难以筹到万元款,且不说钱的问题,看着稚嫩的孙儿痛苦的哭喊声,一家人都心碎了。     孩子的奶奶早就听说贵州省骨科医院医术高明,她来到省骨科医院门诊大厅,正在一脸茫然,这时一位身穿白大褂配红授带的中年男子,走过来向她询问需要什么帮助,这是当天值党员示范岗的支部书记唐文忠同志,唐文忠带她找到了骨科门诊专家薛向东主任咨询,阅片后薛主任给出的建议是孩子可以不做手术,复位固定后,一般在15天左右就能长好。孩子的奶奶听后大喜过望,于是抱着孩子就诊,经住院医师彭龙复位后在X机显示对位良好,可是打石膏后照片位置发生旋转,孩子家人一时纠结起来。创伤科刘福尧主任等医务人员对孩子病情仔细研究后,认为大腿肌肉丰厚复位有一定困难,但考虑小孩年龄小,尽可能避免开刀,但石膏固定易移位,吴声忠医师提出用小夹版固定,得到了刘主任赞同,经过刘主任吴医师娴熟的扶位固定后,X片显示对位良好。     小夫妻俩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拉着医生的手,眼里噙着泪花说不出话来。目前孩子病情平稳,医生说观察几天就能回家了。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