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医院

儿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儿科拥有享有政府津贴专家1名,主任医师,教授3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4名,硕士生导师3名。该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设有门诊,病房,观察室,儿科治疗室。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易感症、哮喘、病毒性心肌炎、紫癜、肾炎、肾病、肥胖症、遗尿、儿童多动症 。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并创造性研制出常见病,多发病等疑难杂症的协定处方。开展了多种特色治疗,如:推拿,敷贴,灌肠,超生雾化吸入,拔火罐疗法治疗小儿腹泻,厌食症,哮喘、夜啼、便秘、遗尿、流涎等疾病。其中敷贴疗法在社会上有“一贴灵”的美誉。“防感灵”香袋,芳香避秽,预防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多年来,该科不断开展新项目,引进新技术。发展学术论文200余篇,完成医学专著5部,卫生部招标视听教材2部,编写了《中医儿科学》自学辅导教材。承担省级科研课题7项,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其中获奖4项。开展的“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 ,“中医辩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等已获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研的“宣肺解毒汤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研究”,“病毒性心肌炎与微量元素的相关研究”,“增免强力散治疗小儿易感症的临床研究”等已取得丰硕成果。
  当前由于滥用抗生素所引起的毒副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而传统的祖国医学的治疗手法及纯天然的中草药既能祛病强身,又无毒副作用,深受患儿及家长的青睐。我科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择时敷贴(头伏、二伏、末伏贴三次)治疗咳、喘、易感症,一些常见病腹泻、肠炎、痢疾、厌食、腹痛、遗尿、易感等也可用敷贴外治法治疗。除此之外还有推拿疗法、雾化吸入疗法,刮痧疗法、濯足疗法,药浴疗法,经皮给药疗法,(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我院中成药齐全、中草药新鲜(无假药,均为GMP认证,省卫生厅准许的药)为辩证服用中成药、中草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儿科特色疗法:小儿大多不愿服药,惧怕打针,特别是婴幼儿内治给药尤为困难。而小儿肌肤柔嫩,脏腑清灵,外治之法,作用迅速,能在无损伤的治疗中取得疗效。因此,这是家长寄予希望和医务人员努力寻找的一种治疗方法。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采用外治疗法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易为小儿接受,且疗效满意,且疗效满意,可以单用或与内治法配合应用。目前我院儿科主要使用一些中药进行敷、贴、熏、洗、灌、嗅等,药简效捷,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贴敷治疗:中药组方研末,醋调或酒调敷于脐上,每次4-6小时,每日一次,治疗小儿腹泻、咳喘、腹痛、便秘、厌食、遗尿、夜啼、流涎等病证,通过皮肤吸收渗透,经络的运行达到经络穴位所属脏腑,而起到舒畅气机,调节脏腑,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中药灌肠:将中药煎剂袋装或瓶装冷藏备用灌肠,每次3ml/kg,每日1-2次,保留20分钟,治疗小儿发热、感染性腹泻、虫证等。药效进入直肠后通过肠粘膜直接吸收约50-70%,其吸收总量较口服的高,同时也避免了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以及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也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
  推拿捏脊:小儿推拿捏脊疗效是通过机械性运动,刺激神经和血管,促进了血液和神经调节,而达到调节脏腑,促进气血循环,驱邪治病的目的。适用于6岁以下小儿的厌食、营养不良、腹泻、腹痛、五迟、五软等的治疗。
  濯足疗法:濯足是用中药配方煎汤熏洗足部的治疗方法。它利用香窜中药为药引,针对疾病性质而选药组方,通过中医穴位经络,载药上行,来调节胃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胃肠功能。适用于小儿腹泻、便秘、易感症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