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共10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由医院普内科分科新建。普内科消化小组有近30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设了内窥镜室。新建消化科有病床40个,配置设施完善的消化内镜中心。目前有医师7人,护士1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博士2名,硕士3名。消化科病房收治食管、胃、肠、肝、胆、胰等消化器官常见疾病及消化系统急危重症,如: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病、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炎症性肠病、缺血性结肠炎、急慢性胰腺炎、肝硬化、肝性脑病、各种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大出血等。消化内镜中心拥有富士通及OLYMPUS电子鼻胃镜各一条、放大(显微)胃镜、高清胃镜、染色内镜(NBI)、十二指肠镜、电子肠镜及各种先进的内镜下辅助设备,开展各项内镜下的微创介入诊断及治疗,并依托我院医技科室的技术平台,开展了C13呼气试验、氨基酸全谱检测、仿真胃镜及仿真肠镜、磁共振胰胆管成型术(MRCP)、腹腔动静脉CTA、超声引导下肝、胰及后腹膜活检术、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治疗术等。

医疗特色:

1、早期胃癌的筛查:我院引进了鼻胃镜、放大(显微)胃镜、高清胃镜、染色内镜(NBI)后,大力倡导胃镜的体检普查,并开展了徐汇区部分人群的胃镜普查工作,发现了一些无症状患者的癌前病变、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并对癌前病变进行了干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胃镜引导下肠内营养支持技术:超细经鼻胃镜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好、而且能通过狭窄的上消化道。我院近3 年来开展了超细经鼻胃镜引导下鼻胃管、鼻空肠管的置放术及胃镜引导下胃造瘘术和空肠造瘘术(PEG/J);超细经鼻胃镜引导下食管及幽门梗阻患者(无法手术)的内支架置放术,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各项内镜下的微创介入诊断及治疗技术:如:经鼻胃镜、染色内镜、放大内镜、无痛内镜、上消化道狭窄内镜下扩张术及支架置放术、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硬化及套扎术、内镜下止血术、内镜下异物钳取术、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其治疗术、胃镜引导下胃肠营养管置放术等等。

科研教学:

近5年来,熊文坚副主任医师参与完成了江西省科委项目《医院信息化管理为病人提供终身服务模式的探索》;主持完成了区级课题《非那西丁氧位脱乙基代谢评价人肝脏储备功能的研究》;并完成了院级课题3项;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篇。冯珍博士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氧对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及活性调节机制”及江苏省自然基金“H.pylori-免疫反应通路相关基因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并曾就大黄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曾获扬州市科技进步奖。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或发表论文5篇。王韶英博士在读期间进行的是来自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的课题《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中国人胃癌易感基因多态性》的科研工作,硕士阶段曾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LC在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部分实验室工作,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造模、RT-PCR、ELISA、Western blot等。另完成了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生物活性化纳米材料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研究》预试验工作,目前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1篇,参编专著三本。程中华硕士在读期间作为主要成员曾参与国家863重大专项《针对胃癌生物学特性的三类肿瘤基因表达芯片的研制》和上海市曙光计划《人结肠癌甲基化和乙酰化改变及对策研究》等课题,并已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参编专著三本。杨湘怡硕士在读期间参与了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小鼠实验性肠炎的分子机制及川芎嗪干预研究》,目前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上海市市长杨雄一行调研上海科技大学

9月2日下午,在上海科技大学即将迎来首届本科生之际,上海市市长杨雄率副市长翁铁慧,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李逸平,市政府副秘书长宗明,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等市领导以及各相关委、办、局负责人来到上科大张江校区进行调研。 杨雄一行首先考察了校园建设工地和两栋已通过验收的本科生宿舍楼,上科大首届208名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将于9月底入住这里。随后,杨雄一行来到位于海科路100号的教学区,视察了科研楼4楼物质学院和3楼生命学院的实验室,并与在场的上科大新聘教授和科研人员亲切交谈。 在调研座谈会上,上科大校长江绵恒、副校长兼教务长印杰、副校长华仁长向市领导汇报了学校整体发展和校园建设进展情况。杨雄在听取情况汇报后指出,在短短的几年里,上科大边建设、边办学,在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探索、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实质性进展,其发展方向和态势完全符合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和理念,充分说明上海市当年做出的与中科院合作共建上科大的决策是正确的。当前上海市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上海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本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市对于上科大寄予很大的期望,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上科大进行大胆探索,期望上科大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争做上海创建科技创新中心的一支主力军,为上海和国家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当天,杨雄一行还考察了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杨雄一行认真听取中心有关科研和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表示上海将全力支持中心服务国家战略,加大科研创新。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鼻癌初期是塞一边鼻子治疗方法
李延忠
回答: 鼻癌初期通常表现为单侧鼻塞,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鼻癌可能与EB病毒感染、长期接触致癌物质、遗传因素、慢性鼻窦炎反复发作、长期吸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单侧鼻塞、鼻涕带血、头痛、面部麻木、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鼻癌初期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肿瘤局限在鼻腔或鼻窦的情况。手术方式包括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上颌骨部分切除术等。手术可以彻底切除肿瘤组织,减少复发概率。术后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手术切除后可能需要进行辅助治疗,如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的情况。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化学治疗联合使用。放射治疗可能导致皮肤反应、口干、味觉改变等副作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感染。放射治疗结束后需要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 3、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常用于晚期或转移性鼻癌。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注射液、氟尿嘧啶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化学治疗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脱发等副作用。治疗期间需要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化学治疗通常需要多个疗程,具体方案由医生根据病情制定。 4、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副作用相对较小。常用靶向药物包括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尼妥珠单抗注射液等。靶向治疗需要检测肿瘤的分子标志物,确定是否适合使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靶向治疗通常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5、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适用于部分晚期鼻癌患者。常用免疫治疗药物包括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等。免疫治疗可能导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肺炎、结肠炎等。治疗前需要进行相关检查,评估是否适合免疫治疗。免疫治疗需要定期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鼻癌初期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和接触有害物质。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定期复查鼻内镜和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治疗期间应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方案。 李延忠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