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核医学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院核医学科建科于1976年,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先进的设备和高素质技术队伍,是保定市核医学专业检查项目最全,集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
  专业特色:
  诊断方面:SPECT各系统功能显像及多项体内微量物质的检测。
  SPECT显像诊断
  1.肺显像:用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安全、灵敏度高的特点。
  2.全身骨显像:多发骨转移的早期诊断,癌细胞侵润后先有代谢、血流改变,即在结构改变之前即可被发现,且可一次性完成全身显像;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缺血期)诊断;早期判断移植骨是否成活(术后1周)有独特的价值;股骨头置换术后观察有无假体松动、感染等;结构复杂处的X-线难以发现的细小骨折、疲劳骨折的诊断;骨髓炎的早期(炎症充血期)诊断等。
  3.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梗伴周围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了解分肾的血流、功能、上尿路通畅情况,定性定量的表示出来,用于诊断及治疗后的疗效观察。
  5.甲状腺结节的功能、性质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6. 异位甲状腺的诊断及功能性甲状腺癌转移灶寻找。
  7.肝血管瘤定性诊断等。
  体外免疫分析包括:甲状腺功能测定、内分泌激素测定、垂体激素测定、肾功能检测、胰岛功能及抗体测定等。
  治疗方面
  1.131碘治疗甲亢:我科具有门诊?检查?治疗一条龙服务,131碘治疗甲亢方法简单不需住院,安全无痛苦、副作用小、花费少,一次治疗好转率85%。
  2. 131碘治疗功能性甲状腺癌:甲状腺癌大部切除术后,乳头状癌62.7%~87%患者的残留甲状腺组织内和90%患者同侧颈淋巴结有镜下的微小癌灶或转移灶,可通过131碘发射的ß-射线,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同时,也消除了隐匿在残留甲状腺组织中的微小癌灶,降低甲状腺癌复发率和转移的发生。
  3.153Sm/89Sr治疗多发骨转移癌:镇痛时间长,一次注射有效时间为1-6个月,可隔月使用,能有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可使部分骨转移灶缩小或消失。
  4.其它:云克(99Tc-MDP)治疗类风湿、风湿及强直性脊柱炎等,方法简单、疗效肯定。
  核医学科现有医技人员10人,其中医师4人,技师6人。研究生2人、在读研究生2人,本科学历3人。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分别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院、省人民医院、北京海军总院、协和医院核医学科进修学习。副主任技师1人,主管技师4人。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