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眼科医院

眼眶病眼整形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眼眶眼整形专业是眼科学的一个分支,因为涉及眼科、神经科、耳鼻喉科,颌面外科、整形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所以病情复杂,诊断困难,手术难度大、手术风险高为本专业的重要特点。天津市眼科医院眼眶眼整形科是一所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于一身的综合性科室,承担着全国疑难眼眶病的诊治任务,肩负天津医科大学教学单位的研究生教学工作,是我国成立较早的眼眶病科室之一。依托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良好的科研、临床工作环境,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眼眶病眼整形专业近年来各项工作突飞猛进,赢得了国内眼科界的注目和认可。借助医院内的检查设施:64排CT、彩色多普勒超声、眼科B超、视觉电生理等,使得眼眶病眼整形专业在眼影像学等方面的研究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临床工作中更是得心应手。
  眼眶病眼整形科现有医生7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名、具有高级职称5名。每年门诊量达5000人次,完成眼眶病眼整形手术1000余例。连续多年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培养、进修医生的培养工作,目前已经培养研究生20余名,培训各地进修医师百余人。每年接纳全国各地转诊疑难眼眶病眼整形病例数千例。
  眼眶病眼整形由中国眼眶病创始人宋国祥教授为医院首席专家,他制定出多种眼眶病诊断标准,明显提高了眼部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率,明确肿瘤和眼部重要结构的关系,很好地改进了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总结出宝贵的临床经验,并为科研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病历资料。在宋教授的言传身教中,他的3名得意弟子已成为本专业的骨干力量,为眼眶病患者提供着最优质的诊疗。其中,赵红教授为眼眶病眼整形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她从事眼眶病专业20余年,在眼眶病眼整形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由于工作耐心细致,诊断严谨精准,手术精湛,注重将整形方面的美学思想贯穿整个手术过程,获得了患者大量的赞许和美誉。
  眼眶病眼整形的治疗水平在本专业位居全国领先地位,在以下领域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各种复杂的眼眶骨折、各种眼眶肿瘤、眼部畸形、上睑下垂、义眼安装、各种泪道阻塞性疾病。针对各种复杂眼眶骨折,严格制定了手术适应症及最佳手术时期,针对骨折后眼眶容积发生改变者结合CT三维立体重建技术,应用自体脂肪、Medpor等先进生物材料进行填充修复,在争取功能修复的同时满足患者改善美观的要求;对于各种眼眶肿瘤,根据肿瘤性质、部位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摘除肿瘤的同时最大可能保存患者眼部功能、兼顾患者的美容需求。随着人们对面部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和交通事故、工业外伤和打斗外伤的不断增加,眼部整形手术的需求不断增加,经过眼科医院前辈的努力,眼整形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科室的医生均接受过最先进、最专业的整形知识和技术培训,具有较高层次的审美修养和高超的美容整形手术技巧,为患者矫正眼部畸形和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对于上睑下垂患者,积极开展提上睑肌缩短及额肌悬吊手术,有效干预儿童、青年患者由于上睑遮盖瞳孔影响视觉发育,改善患者外观,对青少年的社会活动和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老年患者实施上睑下垂矫正联合眼睑成型手术,在改善视野范围的同时起到了眼周年轻化的作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针对眼内肿瘤、眶内恶性病变眼球摘除、眼窝凹陷的患者,植入各种材料的义眼胎并附以合适的义眼片,不仅能恢复患者正前位外观,义眼还有较好的活动度,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泪道阻塞性疾病持续的溢泪给患者生活与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和痛苦,部分患者可继发急、慢性泪囊炎。目前科室已开展的泪点咬切术、泪道支架或人工泪管植入术、泪道激光治疗和泪囊鼻腔吻合术,在较复杂的泪道阻塞性疾病治疗方面均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临床决策循证医学文献的搜集与评价》培训班开课通知

循证医学在西方国家传播很快,而且临床路径的制订和执行中应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其核心技能就是高效的文献检索加上严格的临床文献评估,即由资深的情报专家从图书情报学的角度提出了最新的标准,即情报评价-从文献类型和文献出处来评价循证医学文献。 本次培训班的师资由天津市眼科医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天津市医学情报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图书馆等专业图情人员组成。 本项目的目标主要为: 1、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取所需的临床最佳证据文献,并用于支持临床决策? 2、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发掘出针对某种疾病的有效药物、制剂、疗法等? 3、如何在执行临床路径的实践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 4、如何有效避免《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损害责任,实现对患者的最优化、个性化治疗? 该项目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14-15-01-019(国),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6分,本期计划招收培训学员40名,免费注册,食宿自理。 【项目负责人】:刘清 qingliu1112@vip.163.com 【报名联系人】:方旭 022-27313336-83000 fangxu188@163.com 【培训对象】:医护技人员、医学情报信息工作人员、医学院校学生 【培训地点】:天津市眼科医院四楼第一会议室 【培训时间】:2014-8-20至2014-8-22 【项目负责人:刘清】   刘清 副研究馆员,天津市眼科医院图书馆馆长,天津师范大学情报学专业管理学硕士。作为项目负责人于2011年成功举办天津市继教培训项目1项(项目编号20110215010004),并长期进行进行关于数据库使用、情报信息分析、参考咨询、论文投稿等培训。发表专业学术论文7篇。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设立的2008年度科学研究基金课题项目研究一项。 【授课人:张玢】   副研究馆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信息服务部副主任,2003年9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情报学专业,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一直从事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医学信息检索与分析评价教学培训、参考咨询、论文收录与引用检索分析、学术影响力分析评价等工作。已主持北京协和医学院青年基金1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央级公益科研基金课题3项、参与其他课题20余项,参编教材4本,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授课人:郭良玉】   郭良玉 情报工程高级工程师 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工作单位,天津市医学科技信息研究所。 工作专业是图书馆工作。1984年开始专职从事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医学信息检索与分析,教学培训、参考咨询、论文收录与引用检索分析、学术影响力分析评价等工作。1998-2000年任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科研成果2项,参与科研成果2项。获得天津市最佳科技情报信息成果3等奖1项,卫生局科技进步2等奖1项,天津市科委最佳科技信息成果1等奖1项,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优秀成果3等奖1项。在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 【授课人:李颖】   李颖,副研究馆员,1991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图书情报专业,目前任职于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医学图书馆资源管理开发部,多年从事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医学信息检索,数字文献参考咨询和继教培训工作。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公益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局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并主持本单位专项课题3项,作为培训主讲人之一组织参与卫生局继教培训项目2项,培训医护技人员数千人,发表学术论文10篇。 【课程描述】 循证医学是遵循现代最佳医学研究的证据(成果),将其应用于临床对患者进行科学诊治的一门学问。在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流行病学专家Archie Cochrane提出的一种新的临床思维方式。 国外的循证医学教育已深入到医学教育中,并成为一些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以往对循证医学的评价是以临床流行病和统计学进行评价,目前最为前沿的评价由资深的情报专家从图书情报学的角度提出了最新的标准,即情报评价,也就是从文献类型和文献出处来评价循证医学文献,根据临床问题的类型(诊断、治疗、预后和病因等)给出系统综述、RCT或者CohortStudies等与之对应得最好的文献类型;并依据文献出处判断文献的质量(如文献是否出自MEDLINE、Embase、Cochrane、ACPClub、F1000、SCI等)。   本次继教项目主要以目前国内外以循证医学文献及评价的数字资源Cochrane Library、EMBASE、Best Practice、EBMR、PUBMED、UpToDate及CBM等最为权威、准确的数据库平台, 强调临床医疗实践中对患者的诊治决策应该建立在最新的科学证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医学图情人员以及临床医学工作者开展循证医学情报信息获取及文献评价的技能培训,以期可以达到在海量繁杂的医学信息中“去粗存精”、检索临床决策需要的循证医学文献、严格评价已经检索到的科技文献、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所需要的有价值的医学文献等,有效提升医疗水平,避免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   【课程表】   更多详细信息,请关注我院官网(oio.cn) 天津市眼科医院 2014/8/4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糖尿病引起神经受损可以恢复吗
袁晓勇
回答: 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受损部分情况下可以恢复,但恢复程度与损伤严重程度、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有关。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分为可逆性早期病变和不可逆性晚期病变。 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通常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感或温度觉异常,此时通过严格控糖、营养神经代谢治疗及改善微循环,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可能逐渐恢复。常用药物包括甲钴胺片、硫辛酸注射液、依帕司他片等神经营养修复药物,配合血糖监测和饮食运动管理,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便秘、排尿困难,需针对症状使用促胃肠动力药或调节膀胱功能的药物。 当神经损伤已导致髓鞘结构破坏或轴突变性时,如出现足部溃疡、肌肉萎缩等严重病变,此时神经功能恢复较为困难。长期未控制的血糖会持续损害神经血管,即使后期强化治疗也难以完全逆转。对于痛性神经病变,普瑞巴林胶囊、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可缓解疼痛但无法修复神经结构。部分患者需通过电生理治疗或手术减压改善症状。 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神经病变筛查,包括10克尼龙丝触觉检查、振动觉测试等。日常需保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避免赤足行走防止足部损伤,出现伤口感染及时就医。维生素B12缺乏者需补充甲钴胺,戒烟限酒以改善神经血供。合并高血压或高脂血症时需同步控制,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对神经的二次伤害。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