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

儿童肿瘤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儿童肿瘤科始建于1982年,由我国肿瘤学创始人金显宅教授根据儿童肿瘤的特点而亲自倡导、组建的,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儿童肿瘤专业化诊疗基地。

我院现具有规模化、多学科组成的儿童肿瘤专业队伍,包括内科、外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麻醉科以及儿童护理等专业人员。现有病床26张,收治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的各种良、恶性肿瘤及先天畸型,平均年门诊量2000人次,年收治患儿约400人次,手术约200余次。

儿童肿瘤科收治的儿童恶性肿瘤主要包括:恶性淋巴瘤和白血病;肾上腺、肾、肝、胰腺和神经组织来源的各种母细胞瘤和胚胎性肿瘤;头颈部的各种恶性肿瘤;男女生殖泌尿系统的恶性肿瘤;骨和软组织的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主要有:血管瘤、淋巴管瘤、骨与软组织的各种囊肿和良性肿瘤等。先天畸型包括: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消化道重复畸型以及脑膜膨出和脊髓拴系综合症等。

该科通过与国内外许多医疗研究机构建立并保持的广泛交流协作,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儿童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最新进展,不断引进及开发国内外最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使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多种疑难手术,如出生后9天患儿的肝母细胞瘤半肝切除术、10个月患儿腹膜后和椎管内肿瘤联合切除术、1岁患儿胰母细胞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低龄儿的手术以及嗜铬母细胞瘤切除术、肝母细胞瘤肝三叶切除、累犯骨盆的软组织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骨盆重建、纵隔内巨大肿瘤切除、软组织恶性肿瘤术中粒子植入等均居国内领先水平。作为全国血液及实体瘤协作组成员采用与国际水平同步的化疗方案对儿童血液系统肿瘤及实体瘤进行治疗,如采用国际公认的NWTS-Ⅴ方案治疗肾母细胞瘤,治愈率已达90%;采用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化疗方案制定的CCCG(中国儿童肿瘤协作组)的化疗方案并在干细胞移植支持下治疗恶性淋巴瘤,治愈率明显提高,其中霍奇金氏淋巴瘤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已达80%左右。在放疗和介入治疗方面同样取得进展,骨恶性肿瘤的术中超大剂量放疗保肢手术填补了天津市空白。对于部分放化疗后的患儿则采用维甲酸和IL-2等进行免疫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免疫治疗。在儿童晚期癌症的治疗中,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儿童癌痛的评价和除痛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晚期患儿的生存质量。该科采用肿瘤外科、内科相结合的规范化诊疗模式,使儿童肿瘤患者能够得到最及时的诊断和对病期的全面评估,从而采取最合理的包括外科手术、内科化疗、放疗治疗及支持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以达到最优疗效,治疗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每年承担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的教学及研究生的培养及带教工作。在开展临床治疗的同时,该科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研究”获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术中放疗保肢治疗儿童肢体骨恶性肿瘤”及“儿童癌痛评价及治疗的临床研究”被评为天津市卫生局引进新技术项目;“P16-Cylin D1-PRb蛋白表达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意义”项目获得天津医科大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宝宝便秘大便很干燥很硬怎么办
陈勇
回答: 宝宝便秘大便很干燥很硬可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补充水分、增加运动、使用药物等方式治疗。宝宝便秘通常由饮食结构不合理、水分摄入不足、运动量少、肠道功能紊乱、先天性巨结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苹果、火龙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胃肠负担。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需注意自身饮食均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腹部按摩 家长可在宝宝肚脐周围顺时针轻柔按摩5-1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帮助刺激肠蠕动。按摩时注意力度适中,配合婴儿润肤油使用效果更佳。按摩后可以辅助做蹬自行车动作,进一步促进肠道活动。 3、补充水分 保证宝宝每日足够的水分摄入,6个月以上婴儿可适当饮用温开水。母乳喂养的宝宝可通过增加哺乳次数补充水分。水分不足会导致大便干结,加重便秘症状,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排尿量和尿液颜色变化。 4、增加运动 对于可以自主活动的宝宝,家长应鼓励其多爬行、走动。婴儿可进行被动操锻炼,如屈腿运动、翻身练习等。运动能增强腹肌力量,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改善便秘情况。注意运动强度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5、使用药物 顽固性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小儿开塞露等药物。乳果糖口服溶液能软化大便,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小儿开塞露用于应急通便。家长不可自行长期给宝宝使用泻药,以免产生依赖性。 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排便情况,记录排便频率和大便性状。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便秘无改善,或伴随腹痛、呕吐、体重不增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宝宝定时排便习惯,6个月以上宝宝可尝试在餐后30分钟内坐便盆,建立条件反射。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因排便疼痛加重便秘。母乳喂养的妈妈应保证自身营养均衡,配方奶喂养需按正确比例冲调。 陈勇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