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

介入治疗肿瘤科 (共14位医生)

科室简介

介入治疗肿瘤科于2001年6月在原放射科介入组基础上正式组建,属于一级临床科室。现拥有医护技人员29人,其中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住院医师5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4人。学科拥有临床专业5人(泌尿专业1人、妇科专业1人、内科专业1人、普外科专业2人),影像学专业5人。学科带头人郭志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国际冷冻治疗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天津分会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等杂志编委。学科拥有独立病房,开放床位46张,设有门诊、介入手术室、微创治疗室。主要设备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氩氦超低温冷冻系统、射频、微波治疗仪、超声诊断仪等,年完成介入治疗1500例次以上。

介入治疗肿瘤科在良、恶性肿瘤及其合并症的治疗方面有突出特色,治疗理念为“单病种、多学科、多种技术方法综合治疗肿瘤”,发展目标是“微创、高效、低毒”。对肝脏以及肢体血管瘤、女性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采用超选择性靶血管栓塞治疗,超声导引下经皮穿刺肝、肾囊肿药物灭活治疗,疗效显著或达到外科根治的目的。采用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后联合“氩氦刀”超低温冷冻靶向治疗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以及四肢等原发、继发恶性肿瘤。针对各种良恶性肿瘤造成的合并症,如: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气管胸膜瘘、食管狭窄、十二指肠狭窄、梗阻性黄疸、上腔静脉综合征、布-加氏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肝脏动脉门脉瘘、下肢深静脉血栓、肿瘤破裂出血、恶性肿瘤造成脊柱骨转移等,进行相应的姑息性介入对症治疗确切有效。

学科目前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项目、天津市卫生局科研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先后获得省级一、二、三等科技成果奖4项,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2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8部。学科与国际冷冻治疗学会、美国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介入治疗科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目前为国际冷冻学会治疗中心、科研培训中心。在院领导关心、支持下,学科经过6年来的努力已初步形成有较强创新意识的学习、发展型团队。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戒烟了为什么还会患肺癌
王泽民
回答: 戒烟了仍然可能患肺癌,这与吸烟史、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职业暴露、慢性肺部疾病等因素有关。戒烟后患肺癌的风险虽然会降低,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1. 吸烟史:长期吸烟会导致肺部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即使戒烟后,这些损伤仍可能持续存在,增加患肺癌的风险。戒烟后,肺部功能会逐渐恢复,但已形成的损伤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修复。 2.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二手烟、放射性物质等环境中,会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即使戒烟,这些环境因素仍可能对肺部造成持续伤害,导致肺癌的发生。 3.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肺癌病史的人,即使戒烟,患肺癌的风险仍然较高。遗传因素在肺癌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肺癌的易感性。 4. 职业暴露:从事石棉、砷、铬等有害物质接触的职业,即使戒烟,仍可能因长期职业暴露而增加肺癌风险。这些物质对肺部的损害是累积性的,戒烟后仍需注意防护。 5. 慢性肺部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即使戒烟,肺部功能受损仍可能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这些疾病本身就会增加肺癌的发生概率。 戒烟后应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肺部检查,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量运动,增强肺部功能,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 王泽民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