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共10位医生)

科室简介
眼科成立于1956年,建科初期只开展针灸治疗眼病的门诊业务。历经几代眼科人50余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形成具备现代化先进仪器设备,老中青中西医人才兼备,医教研并进,能够独立开展以中西医结合(药物、针灸、手术)诊治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为特色的专业科室。现有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2人,中级3人。其中硕士5人。
  眼科现开放床位14张,门诊5个诊室,日门诊量约120人次。除眼科常规检查治疗设备外,近年引进有:进口手术显微镜、进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眼科A/B超、全自动视野检查仪、眼电生理(VEP/ERG)、进口荧光眼底造影仪等设备。
  眼科擅长以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类眼科疾病,尤以治疗视神经萎缩、病毒性角膜炎、葡萄膜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有全身病的白内障、青光眼为特长。特别是针刺治疗慢性眼病闻名全国,曾举办2次全国“针刺治疗眼病学习班”,每年接受国内外学习进修者数十人次。手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技术也十分成熟。
  眼科完成科研成果8项,3次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承担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学任务。
  特色疗法: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由青光眼、眼外伤、眼底疾病、肿瘤、遗传等多种疾病引起,患者视力下降、视野缩小、色觉丧失,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传统认为视神经萎缩不能恢复,判为“不治之症”。
  眼科50余年经验证实,针刺对本病疗效确切,只要患者尚有光感,70%以上的患者针刺后可以提高视力、扩大视野、改善视觉质量,配合中药疗效更佳。
  中西医结合“三步法”治疗青光眼
  青光眼是因眼压绝对或相对升高,造成视功能损害甚至永久失明的严重眼病。单纯西医治疗主要靠药物或手术降低眼压,对视功能损害尚无有效办法。
  眼科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分三步治疗:1.初发、慢性等非手术适应症患者,西药降眼压、中药及针刺保护其视功能;2.急性发作及药物难于控制眼压者,手术治疗;3.术后眼压已控制者,以中药和针刺促其视功能恢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经验研讨会在津隆重召开

  石学敏院士作报告   蒋健司长致辞   刘保延会长主持开幕式   马融院长致辞   吕建明主任医师作报告   会议现场 2014年8月9日,“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经验研讨暨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会”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针灸学会主办,我院和天津市针灸学会共同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蒋健、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秘书长杨金生、天津市科协副主席白景美、学会部部长李刚、天津市医药学(协)会管理办公室主任熊智、天津市卫生局中医处处长陈子震、我院院长马融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刘保延会长主持开幕式。蒋健指出,针灸要发挥其作用,关键是突出优势特色,表达了政府对针灸事业发展的支持和期望,并强调探索针灸临床服务模式一定要坚持中医整体观。 会上,石学敏院士做了“针灸品牌的多学科引领作用”的报告,介绍了我院针灸学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模式,在“醒脑开窍”针刺法基础上,突出专病专技特色,发挥品牌效应,带动了儿科、推拿科、眼科、耳鼻喉科、风湿科、心身科、妇科、呼吸科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我院针灸特需吕建明主任医师介绍了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协作的多元文化医疗模式以及特需针灸病房涉外医疗服务体系的特色。随后,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易华、甘肃第二人民医院侯雅慧、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黄蜀、湖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赵焰、陕西省中医院苏同生、北京中医医院王麟鹏、南京市中医院丁义江、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徐斌等专家发言,介绍各地的经验和做法。代表们就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针灸在全科医疗、皮肤病、肛肠疾病、治未病等方面做了深入交流,总结和扩大了针灸医疗服务创新模式和医疗服务特色,分析和研讨了针灸学科临床服务在中医院、综合性医院等不同类型医院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针灸医师和针灸技师的准入门槛等问题。成功的经验表明,针灸服务模式的创新扩大了针灸适宜病症的临床应用,使门诊量逐渐增多,经济效益逐年增长。最后,刘保延做会议总结,他指出现有的针灸医疗模式限制了针灸的发展,但随着医学发展,以针灸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必将成为未来医学的主流,因此,针灸临床工作者要抓住机遇,大胆尝试,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可行的服务模式,提高临床疗效,扩大服务范围。 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以及来自全国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湖北、江苏、甘肃、陕西、四川、辽宁、山东、安徽、河南、云南、广东等地医疗卫生系统医政管理人员,医疗机构中院长、针灸科主任、临床专业人员等共160人。与会代表还来到我院参观学习。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用中国式方法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宏伟目标的重要一步,对进一步发挥针灸简、便、廉、验的优势,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发挥针灸在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和基层社区服务等机构中的作用,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及迅速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嘴巴周围长痘痘吃什么药
聂小娟
回答: 嘴巴周围长痘痘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达帕林凝胶、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过氧苯甲酰凝胶、异维A酸软胶囊等药物。痘痘可能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细菌感染、激素水平变化、饮食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脓疱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1、阿达帕林凝胶 阿达帕林凝胶适用于轻中度痤疮,能调节毛囊角化并减少炎症。该药物对粉刺和炎性痘痘均有效,使用后可能出现皮肤干燥或脱屑。避免接触眼部和黏膜,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禁用。需配合防晒措施防止光敏反应。 2、夫西地酸乳膏 夫西地酸乳膏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痘痘,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繁殖。适用于局部红肿、化脓的痘痘,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不可与其他抗生素类外用药同时使用,过敏体质者需谨慎。 3、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通过抗菌作用缓解炎症性痘痘,适合对红霉素敏感的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刺激或腹泻等不良反应。避免与红霉素、异维A酸等药物联用,疗程一般不超过8周。 4、过氧苯甲酰凝胶 过氧苯甲酰凝胶具有氧化杀菌和溶解粉刺作用,浓度从2.5%至10%不等。初次使用需从低浓度开始,可能出现灼烧感或脱皮。不可与维A酸类药物同用,衣物接触后可能漂白。 5、异维A酸软胶囊 异维A酸软胶囊用于重度顽固性痤疮,需严格在医生监督下使用。服药期间须避孕并定期监测肝功能,可能引起口唇干裂、血脂升高等副作用。禁止与四环素类抗生素联用。 日常需保持面部清洁,避免用手挤压痘痘。饮食上减少高糖高脂及乳制品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保证充足睡眠,缓解精神压力。若用药后出现严重刺激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就诊。女性患者需注意药物对月经周期的影响,长期反复发作建议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