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松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于1989年成立,共有床位45张。医生12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3名,康复人员1名;护士15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1名、护士12名;医疗队伍中,研究生学历3名、在读研究生2名、本科学历5名、本科在读2名。 全科医师均在上级医院神经内科专科进修学习,其中3人在北京宣武医院进修,2人在白医大一院神经内科学习一年,另外3人分别在南京脑科医院、中国医大、哈医大神经内科学习一年,培训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及治疗医师2人。科室设有康复室,康复设备齐全,血液稀释治疗室,高压静电治疗室,脑电地形图室。同时还有先进的血液溶血脂酸、总磷脂检查室,能够早期发现脑血管病。全科人员共写论文百余篇,科研项目获省级市级院级奖项共六项。科室曾连续多年被评选为先进科室,并被省工会评为“模范、职工之家”。

科室积极开展脑血管疾病规范化治疗,早期康复治疗,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及科普教育,血液稀释平衡治疗、无菌空气置换脑脊液治疗化脑、脑囊虫、神经系统肿瘤、脱髓鞘疾病、变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开展神经方面疾病抑郁症、焦虑症治疗及心理干预等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即将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老年人心房扑动的症状
郝盼盼
回答: 老年人心房扑动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头晕、晕厥或心力衰竭。心房扑动是一种快速而规则的心房异位心律,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需通过心电图确诊并及时干预。 1、心悸 心悸是心房扑动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有力,可能伴随心前区不适感。这与心房率高达250-350次/分、心室率常为150次/分有关。部分患者可准确描述心跳节律整齐但异常快速。症状常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后加重,安静状态下也可能持续存在。建议老年患者发作时立即静坐休息,记录症状持续时间,并尽快就医进行心电图检查。 2、胸闷 胸闷多因快速心室率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表现为胸前区压迫感或紧缩感,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老年患者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房扑动会加重心肌缺血。部分患者误以为是心绞痛发作,但胸闷持续时间通常较长且硝酸甘油缓解效果有限。建议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3、气短乏力 持续心房扑动会降低心脏泵血效率,导致活动耐力下降。患者轻微活动即感呼吸困难,日常家务劳动受限,夜间可能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长期未治疗者可进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建议监测日常活动耐量变化,控制每日钠盐摄入,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荷。 4、头晕晕厥 当心房扑动伴快速心室率或传导比例变化时,可能引发脑灌注不足。患者表现为突发黑朦、站立不稳,严重时出现短暂意识丧失。这种情况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医疗干预。建议避免突然体位改变,外出时应有家属陪同,可考虑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控制心室率。 5、心力衰竭 长期未控制的心房扑动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和收缩功能减退,表现为下肢水肿、夜间阵咳、端坐呼吸等右心衰症状。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瓣膜病时风险更高。需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除抗心律失常治疗外,可能需联合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改善预后。 老年人心房扑动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避免摄入咖啡因及酒精等诱发因素。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保持大便通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竞技性运动。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记录发作时的症状特征和持续时间,复诊时携带动态心电图报告供医生参考。若出现持续心悸超过30分钟或伴随胸痛、意识障碍,需立即呼叫急救。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