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运总医院

康复医学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康复医学科近30年来,服务长航系统及周边百姓,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拥有一批高级职称医师、技师的雄厚技术队伍,拥有国际先进的医疗、康复、科研设备,综合实力强,涉及面广的康复医疗体系。充分运用中医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主要开展脑瘫、脑中风、脑外伤后康复,骨关节及运动损伤康复,职业病康复,孤独症儿童康复,心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脏器病的康复,在长航系统及周边地区拥有较高声望,已发展成拥有病房和门诊的现代康复医学科。

2011年的中国德国合作康复医学科(China und Deutschland Zusammenarbeit Rehabilitation Abteilungen),与德国柏林医院合作,是国际神经康复协会副主席、欧洲神经康复协会主席、德国神经康复协会主席、柏林医院院长Karl-Heinz Mauritz教授参与的技术推广项目,是我院与中德卫生组织在康复领域开展技术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医院与中德卫生组织在神经康复医学方面的合作已获得中国国家发改委及德国卫生部的认可,纳入了中德卫生保健框架协议项目下的德方政府推荐交流项目,成为中德双方在医疗技术领域开展合作、是两国人民卫生保健状况得到持续改善的重要组织部分。它致力于用全新的理念、领先的技术、全新的设施,从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上发展我国神经康复医学诊治技术,通过引进德国成套成熟的康复医疗管理和技术,融贯中、西医学,取长补短,逐步构建成华中地区一流的、以神经康复为主体的、治疗康复一体化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为学科的国际化进程和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用世界先进的康复理念和技术服务百姓,开武汉之先河。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因为相信,所以坚守

2014年7月28日14时,岑波走下手术台,拖着疲惫的身子,直奔医院太平间,送别他身患肺癌的老母亲。他显得神情麻木,而当看到母亲遗容的瞬间,他似乎突然被刺醒,这个43岁的儒雅博士,捂着脸失声痛哭,泪流满面。 当天早上8点10分,岑波接到本院ICU电话,他身患肺癌的老母亲病情危重,恐怕难以度过今天,请他到ICU看一看自己的母亲,作最后的告别。他接到电话,焦急万分,但是科室一位动脉瘤病人已经送上手术台,正等待着他上台,病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如不及时手术,很有可能发生二次出血危急生命。岑波无奈的对ICU的医生说:“我知道了,可我有台手术,完了就过来,麻烦你们照料一下。” 这次有很大难度,患者颅内已经有出血,打开颅腔后,满视野都是血,岑波和自己的手术团队凭着过硬的解剖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找到了出血的动脉瘤,精准的夹闭了瘤体,在高难度的手术操作的同时,还要避开周围丰富的血管神经,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手术台上,岑波忘掉了自己病危的母亲,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这台手术中,ICU多次打电话告知手术巡回护士其母亲危在旦夕,12时43分,ICU更传来噩耗,他的母亲停止了呼吸心跳。他听到消息,略停顿了一会儿,眼里闪出一抹泪花,但很快收了回去,“继续!”他对着自己的团队说道。此时此刻,他的家人在ICU抱怨他作为儿子没有和母亲作最后告别;他的妻儿在抱怨他没能和她们一起守候老人的离世;甚至他的同行在心里暗暗惋惜他似乎太过冷酷无情。可是,他无声的坚守又在证明什么呢?直到下午2时,手术顺利结束,手术衣已被汗水浸透的岑波顾不上洗澡更衣,冲向太平间…… 今年5月,岑博士的母亲被查出患肺癌晚期,他十分悲痛,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能挽救自己的至亲。他强忍着伤痛,选择保守治疗,陪伴母亲走完最后的岁月。母亲患病几个月,他没有请过一次假,没有耽误过一台手术,忙碌完一天下班后他陪母亲散步,途中他和母亲回忆儿时的快乐时光和曾经的辛酸岁月,看着母亲苍老憔悴的背影,他心痛万分。这几个月,他白天值班手术,下班陪伴母亲,晚上还要急诊手术、抢救危重患者,但他仍然坚持,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丝懈怠。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在种种因素和环境下越演越烈。但岑波博士坚信,只要我们付出真心,患者会看得到。医患关系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真情,奉献更多的爱心,全身心的投入这份事业。我们需要牺牲很多很多,当我们超长时间工作疲惫不堪想放弃时,当我们没日没夜守护在病房和手术室换来的是不理解时,当我们和亲人经历生离死别却留下遗憾时,我们能做的只有坚守。因为我们是医生,是从事着平凡却神圣的职业的一群孤单勇者,我们渴望被理解,我们渴望被宽容,我们渴望被信任,我们相信有一天这个简单的愿望能实现,因为相信,所以坚守。 严硕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唐筛没过的原因是什么
冷启刚
回答: 唐筛没过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孕妇年龄偏大、胎儿染色体异常、孕期感染、胎盘功能异常等。唐筛是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特定指标,结合孕妇年龄、体重等因素,评估胎儿患染色体异常风险的一种筛查方法。 1、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染色体异常病史,如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等,可能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唐筛结果可能显示高风险。建议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孕妇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 2、孕妇年龄偏大 孕妇年龄超过35岁属于高龄孕妇,卵子质量下降,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概率会明显增加。高龄孕妇唐筛高风险的概率较高,通常建议直接进行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 3、胎儿染色体异常 胎儿本身存在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等,会导致唐筛指标异常。这些染色体异常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可能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智力障碍等症状。确诊需要依靠绒毛取样、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技术。 4、孕期感染 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导致胎盘功能受损,影响唐筛指标的准确性。这些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先天性畸形等问题。孕期要注意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进行产检。 5、胎盘功能异常 胎盘发育不良、胎盘早剥等情况会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导致唐筛指标异常。胎盘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问题。孕期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胎盘功能。 唐筛只是筛查手段,不是确诊依据。唐筛高风险不代表胎儿一定有问题,低风险也不代表绝对安全。建议唐筛未通过的孕妇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孕期要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叶酸、钙、铁等营养素,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