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十堰日报社小记者走进市中医医院探秘中医文化

冬病如何夏治?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中医怎样养生?7月19日,33名十堰日报社小记者走进市中医医院,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上午8:00,小记者走进市中医医院门诊大厅,一边听讲解员的解说,一边欣赏大厅墙壁上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古代名医浮雕。 来到门诊二楼,一股中草药的清香扑鼻而来,我市惟一一个“全成分”中药配方颗粒药房就设在这里。“这是市中医医院和北京康仁堂药业今年4月联合设立的。在这里,患者既可选择中药煎煮,口服原汁原味的中药汤剂,也可选择新型配方颗粒,饮服高效便捷的中药冲剂。”讲解员向小记者介绍。 “穴位贴敷是中医传统疗法,也是冬病夏治的一种常用疗法,简便且疗效显著。”在冬病夏治治疗区,医生介绍了贴敷、针灸等冬病夏治疗法,3位小记者现场体验了穴位贴敷。据悉,该院针对冬病夏治推出了十几种治疗手段,可以满足不同病症的患者。 在名医堂,9名小记者围着风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孟彪问个不停。小记者崔子昂现场请孟医生给他看病。“哇,真是太神奇了。医生说的确实跟我的感觉一样,我平时就是爱感冒,对吃饭不感兴趣……”听了孟医生的诊断,崔子昂惊讶地说。 “原来牡丹也是一味中药啊”、“快看,梅花也是药”、“荷花也是一味中药”……在约50米长的中草药诗画文化长廊,小记者被长廊两边悬挂的80幅常见植物图片吸引,他们边走边看边议论。小记者李貌说:“原来身边的很多花草都是中草药,中医文化真是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大医治未病,中医治将病,下医治已病。不知小记者是否听说过治未病的故事?”在该院治未病中心,导医问道。 “治胃病?我听说过。”一名小记者急忙回答。 “呵呵,这个未病不是你说的胃病。”该中心副主任张青岐笑着说,中医治疗讲究辩证施治,中医治未病类似于西医的预防治疗,但中医的预防更讲究人体的阴阳协调。 “殷伯伯,青少年如何从中医文化里汲取成长的能量?”“殷伯伯,请您推荐几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中医书籍。”参观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专访了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殷义选。小记者李乐妍说:“市中医医院文化氛围浓厚,环境幽雅,实在是养生、调心的好地方。”小记者李貌说:“从现在起一定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将来也当一名中医。”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血压高压126低压68正常吗
高云
回答: 血压高压126低压68属于正常范围。正常成年人血压标准为高压90-140毫米汞柱,低压60-90毫米汞柱。 高压126毫米汞柱处于正常高值区间,低压68毫米汞柱处于理想范围。这种血压水平通常无需特殊干预,但需关注高压接近上限的情况。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情绪波动、测量时间、运动状态等。单次测量结果可能无法完全反映真实血压状况,建议在不同时间段重复测量以确认。日常饮食中减少钠盐摄入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适量补充钾、镁等矿物质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能帮助调节血压,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吸烟和过量饮酒可能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 若多次测量高压持续超过130毫米汞柱,或伴随头晕、头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高血压前期状态可能发展为临床高血压,需要加强监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或超重人群,更应重视血压变化。医生可能建议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或相关检查,以评估心血管风险。妊娠期女性出现类似血压值需特别关注,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相关。老年人血压波动较大,需结合基础疾病综合判断。 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趋势,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家庭自测血压时需保持安静状态,测量前休息5分钟。选择经过认证的电子血压计,按照说明书规范操作。健康生活方式是维持正常血压的基础,包括均衡饮食、控制体重和规律运动。出现血压异常或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意见。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