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中医院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邵自强
回答: 颅内压增高可能由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脑积水等原因引起。颅内压增高通常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1、颅脑外伤 颅脑外伤可能导致颅内出血或脑组织水肿,进而引起颅内压增高。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意外伤害。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等症状。临床需通过CT检查明确损伤程度,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药物如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严重时需行去骨瓣减压术。 2、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占位性病变可直接压迫脑组织或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导致颅内压增高。胶质瘤、脑膜瘤等原发性肿瘤或转移瘤均可引发。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头痛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诊断依赖MRI增强扫描,治疗需结合手术切除、放疗及替莫唑胺胶囊等化疗药物。 3、脑血管疾病 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时,坏死脑组织及血肿占位效应可显著升高颅内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见突发剧烈头痛伴偏瘫,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表现为颈项强直。急诊CT可明确病变性质,治疗包括控制血压、使用甘露醇注射液脱水,必要时行血肿清除术。 4、颅内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感染可引起脑膜炎症反应和脑脊液循环障碍。患者多有发热、颈强直等感染征象,腰穿检查可见脑脊液压力显著增高。治疗需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配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脑水肿。 5、脑积水 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均可导致脑积水,常见于先天性畸形、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婴儿表现为头围异常增大,成人多见步态不稳和认知障碍。头颅超声或MRI可确诊,治疗方式包括脑室-腹腔分流术或使用乙酰唑胺片减少脑脊液分泌。 颅内压增高患者应保持头高位休息,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每日液体量限制在1500-2000毫升。密切监测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出现嗜睡、呼吸异常等脑疝前兆时须立即就医。康复期可进行适度认知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评估病情变化。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