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放射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1、透视

适应症:胸腹部常规检查、体检

2、X线照片

适应症:全身各部位的常规X线检查,尤其是骨与关节系统、胸肺部检查。

3、乳腺钼铑双靶照片

适应症:常见的乳腺良、恶性疾病的筛查及鉴别。

4、消化道钡剂(或碘剂)X线造影——包括食道吞钡、胃肠道钡餐、结肠灌钡检查及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等。

适应证:

(1)食道吞钡适应证:①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而怀疑食道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或排除食道狭窄梗阻疾患者;②纵隔肿块需了解与食道有无关连者;③食道手术后复查。(2)胃肠钡餐适应证:①怀疑胃及十二指肠部肿瘤、溃疡、炎症等;②鉴别腹部肿块的来源;③胃肠道手术后复查。 (3)结肠气钡双重造影适应证:结肠肿瘤、结肠炎症、结肠先天性畸形、结肠梗阻等。

5、静脉尿路造影检查

适应证:(1)了解尿路梗阻的原因部位;(2)了解血尿的原因;(3)了解尿路刺激症状是否为结核或肾盂肾炎所致;(4)了解肾绞痛是否为阴性结石所致,或结石导致的积水程度;(5)严重积水或肾性高血压时了解肾功能。

6、逆行尿路造影

适应证:(1)常规静脉肾盂造影观察不满意者;(2)不适合作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者如心肝肾功能异常及碘过敏者;(3)为了详细观察尿路的解剖形态;(4)确定血尿病人尿路内有无占位性病变;(5)确定平片所见腹内致密钙化影与尿路的关系。

7、T管造影

适应症:胆道术后留置T管引流患者,为了解胆道情况。

8、全身各部位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CT)扫描

适应症:

(1)颅脑、颅底、面颅、五官CT扫描适应症:

①先天性脑发育不良;②颅脑外伤;③脑血管病;④颅内各种肿瘤;

⑤颅内感染性病变;⑥髓鞘形成异常及脱髓鞘疾患;

⑦五官的炎症、感染、先天性疾病和肿瘤性病变。

(2)胸部CT扫描适应症:

①肺部感染性病变、肿瘤、肺部弥漫性病变及外伤②肺部结节病、尘肺、肺气肿及其肺功能评价③纵隔血管性疾病和各种纵隔肿瘤及心包疾患④胸膜和胸壁的病变。

(3)腹部CT扫描适应症:

①肝血管瘤和其它良性占位病变(如肝囊肿等);原发性肝细胞瘤和转移性肝癌(包括小肝癌);肝脓肿和寄生虫病;肝弥漫性病变(如脂肪变性,肝硬化等);肝脏外伤;胆系结石、炎症和胆系肿瘤及先天性胆道疾病。

②脾脏外伤、感染、脾梗死和脾肿瘤。

③胰腺炎和胰腺肿瘤。

④胃肠道肿瘤侵犯范围和转移情况的了解。

⑤肾脏先天畸形、肾结石和尿路梗阻、肾脏的感染疾病、囊肿和肿瘤、外伤、肾血管病。肾上腺肿瘤和转移瘤。

⑥腹膜后腔的肿瘤和腹膜后间隙炎症脓肿、外伤、腹膜后纤维化。

(4)盆腔CT扫描适应症:

①膀胱炎、膀胱结石和肿瘤。

②前列腺炎症、结石、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恶性肿瘤、隐睾、睾丸肿瘤。

③子宫及附件肿瘤的范围、子宫肌瘤、附件囊肿与囊性病变。

(5)脊柱和四肢CT扫描适应症:

①脊柱外伤及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椎管狭窄症,椎管内肿瘤及椎间盘病变等。

②骨关节感染、肿瘤、复杂骨关节骨折和骨关节病。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急诊儿科举办CQI项目设计比赛

急诊儿科 汪小霞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提高急诊儿科护理科研水平及鼓励全员参与科室质控,我院急诊儿科于8月6日在门诊十楼健康教育室举办了以各质控组为单位的CQI项目设计比赛。此次比赛,由护理部副主任许玉春、陈红芳、内科片护士长王祥英、外科片护士长李艳、门诊片护士长罗伍春以及门急诊系列各科护士长等七人担任评委,急诊儿科护士长宋霞担任主持。 急诊儿科各质控组的CQI项目不仅立题新颖,且切合临床实际,充分显示了她们的才能和技巧。在设计项目时内容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语言表达自然流畅,声情并茂;仪表端庄大方,表情亲切自然;PPT制作精美,色彩鲜明。比赛严格按照各项程序进行,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选手们展示完成后,由各评委当场评分,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护理安全质控组、基础护理质控组、教学科研质控组分别荣获了一、二、三名,并获得了丰厚的奖品。比赛的尾声,护理部陈红芳副主任的总结成为此次大赛的画龙点睛之笔,犀利而又中肯的点评,为各质控组提供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急诊儿科的CQI项目设计比赛虽已落下帷幕,但对于全体急诊儿科的护士姐妹们而言却意义非凡,这不仅仅是一次才艺展示,更是一次思想洗礼:从上台的惧怕到泰然自若,从对CQI的零概念到熟练的进行CQI项目展示,从一名普通护士成为科室质控领头人,比赛给了大家历练、成长、反思,更为科室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护士观念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左右摇头后脑勺沙沙响
高云
回答: 左右摇头后脑勺沙沙响可能与生理性关节弹响、颈椎小关节紊乱、颈椎退行性变、耳石症或血管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避免快速摇头动作,若伴随头晕、头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1. 生理性关节弹响 颈部关节囊内气体释放可能引发沙沙响,常见于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后突然活动。这种声响通常无痛感且频率较低,可能与韧带摩擦或滑液气泡破裂有关。日常可通过缓慢转动颈部、热敷缓解肌肉紧张,无须特殊治疗。 2. 颈椎小关节紊乱 颈椎小关节错位会导致活动时摩擦异响,常伴随颈部僵硬感。长期低头或外伤可能诱发此情况,可通过颈椎牵引、手法复位改善。若出现手臂麻木症状,需排查是否合并神经压迫。 3. 颈椎退行性变 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可能摩擦产生声响,多见于中老年群体。X线检查可见椎间隙狭窄或骨赘形成,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颈复康颗粒、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配合颈椎康复训练延缓进展。 4. 耳石症 半规管内耳石脱落可能随头部运动产生沙沙样异响,多与体位性眩晕共存。可通过Epley复位法治疗,严重者可短期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内耳循环,避免突然起身或剧烈转头。 5. 血管异常 椎动脉迂曲或血管狭窄时血流湍流可能被感知为沙沙声,需通过颈部血管超声排查。此类情况可能增加脑供血不足风险,应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必要时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 日常应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颈部前倾,使用记忆枕维持颈椎生理曲度。每周进行3次游泳或颈椎操等低强度运动,避免羽毛球等需要快速转头的运动。若异响持续加重或出现视物模糊、步态不稳等症状,需立即进行颈椎MRI与脑血流图检查。饮食上适当增加深海鱼类摄入,补充维生素D与钙质有助于骨骼健康。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