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神经外科 (共20位医生)

科室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是全国神经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广东省颅脑外科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神经外科研究所所在单位,是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主干学科、广东省高校重点学科、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广东省最早被国务院批准的神经外科专业硕士授权学科、华南地区首家神经外科专业博士授权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近百名,其中高级职称17名,博士生导师6名。科室现有医生26人,其中8人曾在美、日、法、德等国留学,16人获得博士学位。近五年来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卫生部重大专项计划等30余项科研课题,获各类基金资助近两千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30余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收录)。先后获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及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十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

现有病床165张(含重症ICU病床10张),拥有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NC-4手术显微镜、蛇牌脑室镜系统、术中电生理检测系统等先进设备,能够开展各种大型及复杂手术,在复杂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顽固性癫痫、严重颅脑创伤的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中形成明显的地区优势和专科特色。

科室下设的“脑功能修复与再生实验室”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拥有1000余平方米实验场地,包括神经纳米技术研究室、神经电生理研究室、神经病理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1:100和1:1000两个级别的层流细胞培养室、神经递质研究室、动物行为学研究室、动物手术室、标准动物饲养间,各研究与工作室配备了先进和齐全的仪器设备,能够开展全面的神经科学基础研究工作。

科室创办的《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国内神经医学领域的权威刊物,目前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及国内各大外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杂志主要刊载神经医学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新业务等,内容涵盖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以及神经生物等基础神经科学领域。

获奖情况

1.《脑损伤早期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及其意义》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2. 《外伤性脑水肿发生机理与临床救治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3.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4. 《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的临床系列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5. 《颅脑创伤机理与临床救治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 《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学博士新模式》军队院校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7. 《内皮素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的机理及防治》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8. 《急性特重弄型、重型颅脑创伤临床救治与实验研究》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9. 《脑血管痉挛过程中内皮素的作用及防治研究》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0.《脑损伤后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D1受体活性变化的实验研究》涂通今二等奖

11.《急症神经外科学》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2.《脑创伤脑继发性损害跨细胞膜信息传递机制及救治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3.《重型颅脑损伤神经细胞信息传递机制及临床救治研究》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4.《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放射治疗临床研究》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15.《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研究》广东省医疗成果二等奖

16.《大白鼠PMNLs内一种新结构—ALPase阳性颗粒及其动力学、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

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7.《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体会》涂通今二等奖

发表专着

1. 《现代颅脑损伤救治策略》 吉林科技出版社 主编(1998)

2. 《现代临床昏迷学》军事医学出版社 主编(2003)

3. 《实用颅脑损伤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编者(1992)

4. 《急症神经外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编者(1995)

5. 《颅脑损伤诊治》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者(2000)

6. 《现代颅脑损伤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编者(1999)

7. 《创伤外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编者(2002)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黄国志教授当选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8月15日,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六届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我院康复医学科黄国志教授在会上当选为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主要职责为从事康复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及考核,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专业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等。此次大会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承办,围绕“融合现代科技,引领运动康复”主题展开,大会的成功召开对传播运动治疗新理念、提升康复医学专业整体水平、推动我国康复事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国志教授作为专业委员会新当选的副主委,出席了随后召开的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运动疗法学术大会并作专题发言,展示了我院康复运动疗法的成功做法和创新观点,进一步提升了我院康复医学科专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如何判断心律不齐
高云
回答: 心律不齐可通过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超声、血液生化检查、临床症状观察等方式判断。心律不齐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不齐的首选方法,能够记录心脏电活动并显示心跳节律。通过心电图可识别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常见类型。检查时需静卧放松,电极片贴于胸部和四肢皮肤,无创且快速完成。若发现异常波形,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 2、动态心电图监测 动态心电图通过24-48小时连续记录心电活动,捕捉阵发性心律不齐。适用于症状间歇发作的患者,可明确心律不齐与日常活动、睡眠的关联。监测期间需记录症状发生时间,便于医生分析心电图变化与症状的对应关系。 3、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能评估心脏结构异常导致的心律不齐,如心肌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通过超声波成像观察心脏大小、室壁运动及血流情况,辅助判断心律不齐的器质性病因。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过程中需配合变换体位以获得清晰图像。 4、血液生化检查 血液检查可排查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全身性因素。低钾血症、高钙血症可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需空腹采血检测钾、钠、钙、甲状腺功能等指标,结果异常时需针对性纠正。 5、临床症状观察 心悸、心跳漏搏感是心律不齐的典型表现,严重时可伴头晕、黑矇或晕厥。患者需记录症状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诱因,如运动、情绪激动或饮用咖啡因饮料。突发意识丧失、胸痛或呼吸困难属危急情况,须立即就医。 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及摄入刺激性饮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心脏节律稳定。若确诊心律不齐,应遵医嘱定期复查,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时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戒烟限酒以降低心脏负荷。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