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急诊科于1987年成立。自成立以来,主要承担以下工作:全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日常急救医疗工作(包括院内急诊以及院前急救),承担绵阳市部分急、危、重症的院前急救、会诊任务;对全市从事急诊医学的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市内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的现场医疗急救工作,并负责对全市的医疗急救工作进行指导。服务范围辐射整个川西北地区。绵阳市急救中心于1997年经四川省卫生厅批准成立后,挂靠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行使功能。
  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现有一批作风过硬、技术精良的医护急救队伍。中心医疗组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2人,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有硕士研究生4名,在职研究生2名。护理组有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7人,护师(士)16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5%。多名医护人员被送到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市急救中心、四川省急救中心进修学习。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定期进行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不断总结诊治中的经验,提高诊治水平。近三年全科发表的学术论文有:国家级18篇,省级4篇。多篇论文在省学术会上交流。完成省、市级科研各一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
  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目前配置有新型优良的急救专用救护车5辆,拥有目前国内外先进的急救设备:除颤起搏监护仪、除颤监护仪、血氧监护仪、紧急心肺复苏机、呼吸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电动自动洗胃机、快速血糖监护仪、心电图机、急救箱等。目前,急诊科加强了急诊抢救室的工作,规范了急诊常见危重疾病的诊治流程:如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院前及急诊救治流程;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及急诊救治流程;急腹症的院前及急诊救治流程;抽搐的院前及急诊救治流程;休克的院前及急诊救治流程、创伤的院前及急诊救治流程等。能熟练开展紧急心肺复苏、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洗胃、深静脉穿刺、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监测等急救技术。
  目前急诊科分为三个功能区:预检分诊区、诊断检查区、抢救观察辅助区。具体设置有急诊分诊预检处;急诊****诊断间,急诊儿童诊断间;(急诊妇产、耳鼻喉、眼科、口腔尚设在专科病房);急诊抢救室、急诊清创缝合室、急诊洗胃室、急诊观察室;急诊放射、检验、B超室;急诊药房;急诊收费室等。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以提高社会效益为宗旨,以改善服务、满足人民健康需要为目的,提高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为目标,充分展示急诊科工作人员精湛的急救技术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广泛开展以院前急救、途中救护、急诊科抢救和急诊ICU 救治相结合的“绿色通道”专业急救服务,目前,全科人员都能熟练地使用现代化急救设备,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为绵阳和川西北地区人民健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年来,我科在接受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等各级检查中获得较高评价。通过开展优质服务,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四川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尤其在“5.12” 特大地震的医疗救援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媒体的好评以及政府的表彰!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马晓斌
回答: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乏力、肝脾肿大等。巨细胞病毒肺炎是由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1、发热 发热是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常见症状,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持续时间较长。发热通常伴随寒战和全身不适,使用退热药物效果可能不明显。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高热,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 2、干咳 干咳是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典型表现,咳嗽通常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粘液痰。咳嗽可能逐渐加重,尤其在夜间或平卧时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出现胸痛或胸闷感,影响正常呼吸功能。 3、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多出现在疾病进展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或静息时呼吸费力。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需要氧疗支持。 4、乏力 乏力症状较为突出,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倦和体力下降。这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缺氧有关。乏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即使其他症状缓解后仍可能存在。 5、肝脾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表现为右上腹或左上腹不适。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全身性巨细胞病毒感染,需要全面评估和治疗。 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以防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注射液、缬更昔洛韦片等进行预防或治疗。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