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医医院

儿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陕西省中医医院儿科创建于1978年,现有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现职3人,返聘3人),住院医师3人。现任儿科负责人为朱富华同志。

三十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陕西省中医医院儿科逐步发展成为陕西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医优势专科。近年来,年接诊患儿3万余人次,覆盖全省及周边省市,全体儿科成员以热情的服务态度和确切的临床疗效赢得了广大患儿及家长的信赖。

我科针对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进行了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及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逐步形成了以中医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并重及内病外治、内外法并用、推拿按摩、激光穴位照射等为诊疗特色的治疗思路,对小儿常见病及各种疑难病的诊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研制出了一系列具有确切疗效的特色制剂,如“心肌片”、“小儿遗尿灵片”、“玉屏风袋泡茶”、“咳喘膏”、“暖脾膏”、“增食膏”、“通便膏”、“止汗膏”、“遗尿膏”、“宁动贴”、“防感药芯”、“冬病夏治膏”等产品,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同时我科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遗尿症,厌食症,紫癜,泄泻,哮喘,多动症等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收效满意。

我科历年来重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先后承担科研课题15项,获科研成果4项,出版专著20余部,在权威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2006年儿科被评为院内优秀科室先进集体。

展望未来,陕西省中医医院儿科全体成员,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建设中医名院的大好形势下,努力钻研业务,积极拓展新技术,突出中医特色,促进科室又快又好发展,竭诚为广大儿童的健康保健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孩子出现抽动症时怎么办?
邵自强
回答: 孩子出现抽动症时可通过心理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家庭环境调整、中医调理、神经调控治疗等方式改善。抽动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压力、围产期损伤、免疫异常等原因有关。 1、心理行为干预 习惯逆转训练可帮助孩子识别抽动前兆并学习替代动作,认知行为疗法能缓解伴随的焦虑情绪。家长需记录抽动频率和诱因,避免直接指责孩子的症状。建议通过正强化鼓励症状控制行为,如使用积分奖励制。 2、药物治疗 硫必利片适用于中重度运动性抽动,可调节多巴胺受体功能。盐酸可乐定贴片对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有效,需监测血压变化。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作为新型抗精神病药,可改善发声性抽动。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家长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3、家庭环境调整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神经系统稳定,每日睡眠时间应达9-11小时。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避免过度兴奋性娱乐活动。家长需营造宽松氛围,避免过度关注抽动症状,家庭成员需统一教育方式。 4、中医调理 熄风静宁颗粒具有平肝熄风功效,适用于肝亢风动型抽动症。小儿智力糖浆可改善心肝火旺伴随的烦躁症状。推拿选取百会、风池等穴位,每日按摩15分钟。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及含咖啡因食物。 5、神经调控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每周治疗3-5次。生物反馈训练帮助孩子学会自主控制肌肉活动,需持续治疗8-12周。严重难治性病例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但需严格评估手术适应证。 日常需保证富含镁和维生素B6的食物摄入,如香蕉、深绿色蔬菜。规律进行游泳、瑜伽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竞技类项目。家长应定期与学校沟通,避免因抽动症状产生校园歧视。建议每3-6个月复查脑电图和肝功能,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若出现自伤行为或抽动严重影响生活功能,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