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医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中医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皮肤科、肾病科、针灸科、肝胆科、脑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普外科、男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陕西省中医医院是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是省发改委立项建设的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机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重点中医医院,是省、市医保、城镇居民和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定点单位,系陕西省干部医疗保健基地。

医院始建于1956年9月,2001年经省政府同意,在原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和附属肛肠医院的基础上组建了陕西省中医医院,与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两个机构,一套领导班子,实行统一管理。现有建筑面积8.2万㎡。编制床位1200张,开设病床1015张,全院有40个临床医技科室,全院现有职工1519人,专业技术人员1321人,其中国医大师1人、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70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30人,博士51人,硕士270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人,省级名中医及名老中医17人。医院肾病科、针灸科、皮肤科、肝病科、中医护理等5个科室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肾病学、针灸学、中医文献学等5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肝病科、针灸科、肾病科等9个专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心病学、皮肤病学为省级重点学科;肿瘤科为省级重点专科;眩晕病为省级重点专病。医院拥有先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64排螺旋CT、1.5T磁共振、彩色B超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X光机、800毫安X光机、电子胃镜等医疗设备3426台(件),价值1.61亿元。医院担负着本省、邻省(市)患者及来陕外宾的中医诊疗工作,门诊开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病门诊40余个。目前年门诊近75万人次,出院3.8万人次。近60年来,坚持走科研与医疗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在中医药防治肾病、中风、肝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眩晕病、皮肤病、男性病、骨伤疾病等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门诊和病房中医治疗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科研工作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围绕医疗工作开展中医文献医史研究,中药开发研究,研制出中药自产制剂53种,疗效独具优势。全院共完成科研课题484项,获得科技成果奖14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3项,出版专著271余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300余篇。医院是国家级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省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着陕西中医药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毕业实习任务,是陕西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教学点,陕西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每年接收省内外进修实习人员200余人次。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与数十个国家进行技术合作与学术交流,举办中国西安国际针灸培训班,培训国外学员200余人,努力促进中医走向世界。医院先后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科技管理先进单位”、“师承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中医药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省“十一五期间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先进集体”、“学习型先进组织”、“文明示范单位”、“百姓放心医院”、“放心药房”、西安地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绿色医院”和“市级文明医院”。近年来,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职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科研与医疗并重的发展理念,以学术发展为先导,努力提高临床疗效,严格遵循“精于医术,诚于服务”的院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突出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努力创建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中医名院,造福三秦人民,为建设“三个陕西”作出更大贡献!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孩子出现抽动症时怎么办?
邵自强
回答: 孩子出现抽动症时可通过心理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家庭环境调整、中医调理、神经调控治疗等方式改善。抽动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压力、围产期损伤、免疫异常等原因有关。 1、心理行为干预 习惯逆转训练可帮助孩子识别抽动前兆并学习替代动作,认知行为疗法能缓解伴随的焦虑情绪。家长需记录抽动频率和诱因,避免直接指责孩子的症状。建议通过正强化鼓励症状控制行为,如使用积分奖励制。 2、药物治疗 硫必利片适用于中重度运动性抽动,可调节多巴胺受体功能。盐酸可乐定贴片对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有效,需监测血压变化。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作为新型抗精神病药,可改善发声性抽动。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家长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3、家庭环境调整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神经系统稳定,每日睡眠时间应达9-11小时。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避免过度兴奋性娱乐活动。家长需营造宽松氛围,避免过度关注抽动症状,家庭成员需统一教育方式。 4、中医调理 熄风静宁颗粒具有平肝熄风功效,适用于肝亢风动型抽动症。小儿智力糖浆可改善心肝火旺伴随的烦躁症状。推拿选取百会、风池等穴位,每日按摩15分钟。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及含咖啡因食物。 5、神经调控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每周治疗3-5次。生物反馈训练帮助孩子学会自主控制肌肉活动,需持续治疗8-12周。严重难治性病例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但需严格评估手术适应证。 日常需保证富含镁和维生素B6的食物摄入,如香蕉、深绿色蔬菜。规律进行游泳、瑜伽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竞技类项目。家长应定期与学校沟通,避免因抽动症状产生校园歧视。建议每3-6个月复查脑电图和肝功能,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若出现自伤行为或抽动严重影响生活功能,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