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脑病科 (共21位医生)

科室简介
脑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陕西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陕西省中医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也是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龙头科室。建科历史较长,专业方面明确,中医特色突出。现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康复师3人。有病床80张,设有重症监护病房、康复室等。先后培养硕士生127名,博士生4名,师承人员9名。教学、科研、临床整体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均有一定的辐射影响力。
  本科室首席专家张学文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陕西省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医年鉴》《中医杂志》《中医教育》《中国中医急症》《现代中医》等多种学术杂志、报刊编委,1990年被国家两部一局确定为首批全国500名需配备学术经验继承人的名老中医专家之一,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9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届“国医大师”。同时科室先后涌现出徐涛、陶根鱼、杨秀清等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级名老中医、院级名老中医多人。目前在国家中管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卫生系统白求恩精神奖先进个人、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闫咏梅教授的带领下,脑病科正依托重点学科平台蓬勃发展。
  长期以来,科室对于脑病的诊治,始终坚持发挥中医的优势,不断挖掘吸纳传统中医药在脑病诊治方面的经验,坚持以辨证论治为临床核心,采取多途径用药,针药并用,结合其他外治法,综合治疗。尤其是中风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方面,总结出一套优于传统中医及单纯西医疗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如中风病急性期,根据辨证论治选用“通脉舒络液或清开灵”,配合中药或鲜竹沥灌肠通腑泻浊,醒脑开窍;必要时用中药雾化吸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这些均有助于促醒,降低颅内压、稳定病情,从而降低了中风病急性期死亡率;疾病稳定后配合针灸、推拿、电子生物反馈、中药熏洗、药浴、足底按摩及肢体、语言功能训练等多种方法,促进中风康复,降低病残率和病残度,取得了肯定疗效,同时对于中风病并发的血管性痴呆、中风后抑郁症、震颤麻痹综合症等,也给予积极的防治。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省部级课题6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15项,其中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出版《临床脑血管病》等脑病专业著作8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外四科成功唤醒昏迷超6个月植物人患者

2014年9月2日,陕中附院住院部楼下锣鼓声扬,患者杨飞红家属手捧鲜花及感谢信,带领锣鼓队向我院外四科全体医护人员为其妻7个多月的精心治疗表示了最诚挚的感谢。 患者杨飞红,女性,36岁,于2013年12月30日以“车祸外伤导致特重型颅脑损伤”入住我院外四科(脑外科)。患者因弥漫性轴索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导致持续昏迷6月余,治疗期间外四科主任张毅及范晓璇主治医师经多次科内讨论,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诊疗计划,逐日进行系统治疗,浩育盈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对患者精心护理,患者病情逐步好转,但因原发伤重,患者仍持续昏迷。在院期间患者丈夫爱妻心切,也曾多次往返北京,上海及西安等多家大型的颅脑损伤诊疗机构进行咨询,均无功而返,曾经多次萌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但在外四科全体医生的耐心解答下、精心医护中帮助他度过了重重难关。经过手术治疗,患者在昏迷6个多月后终于清醒。当患者喊出她爱人名字的时候,所有在场的家人都哭成了泪人。“奇迹,奇迹,这简直就是影视剧里面才有的奇迹!”——这成了家属挂在嘴边对医生和护士最多的感谢。 经过外四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患者最终不仅能开口说话,而且已能下地活动。家属的感激之情不能言表,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