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脑病科 (共21位医生)

科室简介
脑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陕西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陕西省中医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也是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龙头科室。建科历史较长,专业方面明确,中医特色突出。现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康复师3人。有病床80张,设有重症监护病房、康复室等。先后培养硕士生127名,博士生4名,师承人员9名。教学、科研、临床整体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均有一定的辐射影响力。
  本科室首席专家张学文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陕西省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医年鉴》《中医杂志》《中医教育》《中国中医急症》《现代中医》等多种学术杂志、报刊编委,1990年被国家两部一局确定为首批全国500名需配备学术经验继承人的名老中医专家之一,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9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届“国医大师”。同时科室先后涌现出徐涛、陶根鱼、杨秀清等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级名老中医、院级名老中医多人。目前在国家中管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卫生系统白求恩精神奖先进个人、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闫咏梅教授的带领下,脑病科正依托重点学科平台蓬勃发展。
  长期以来,科室对于脑病的诊治,始终坚持发挥中医的优势,不断挖掘吸纳传统中医药在脑病诊治方面的经验,坚持以辨证论治为临床核心,采取多途径用药,针药并用,结合其他外治法,综合治疗。尤其是中风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方面,总结出一套优于传统中医及单纯西医疗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如中风病急性期,根据辨证论治选用“通脉舒络液或清开灵”,配合中药或鲜竹沥灌肠通腑泻浊,醒脑开窍;必要时用中药雾化吸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这些均有助于促醒,降低颅内压、稳定病情,从而降低了中风病急性期死亡率;疾病稳定后配合针灸、推拿、电子生物反馈、中药熏洗、药浴、足底按摩及肢体、语言功能训练等多种方法,促进中风康复,降低病残率和病残度,取得了肯定疗效,同时对于中风病并发的血管性痴呆、中风后抑郁症、震颤麻痹综合症等,也给予积极的防治。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省部级课题6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15项,其中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出版《临床脑血管病》等脑病专业著作8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外四科成功唤醒昏迷超6个月植物人患者

2014年9月2日,陕中附院住院部楼下锣鼓声扬,患者杨飞红家属手捧鲜花及感谢信,带领锣鼓队向我院外四科全体医护人员为其妻7个多月的精心治疗表示了最诚挚的感谢。 患者杨飞红,女性,36岁,于2013年12月30日以“车祸外伤导致特重型颅脑损伤”入住我院外四科(脑外科)。患者因弥漫性轴索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导致持续昏迷6月余,治疗期间外四科主任张毅及范晓璇主治医师经多次科内讨论,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诊疗计划,逐日进行系统治疗,浩育盈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对患者精心护理,患者病情逐步好转,但因原发伤重,患者仍持续昏迷。在院期间患者丈夫爱妻心切,也曾多次往返北京,上海及西安等多家大型的颅脑损伤诊疗机构进行咨询,均无功而返,曾经多次萌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但在外四科全体医生的耐心解答下、精心医护中帮助他度过了重重难关。经过手术治疗,患者在昏迷6个多月后终于清醒。当患者喊出她爱人名字的时候,所有在场的家人都哭成了泪人。“奇迹,奇迹,这简直就是影视剧里面才有的奇迹!”——这成了家属挂在嘴边对医生和护士最多的感谢。 经过外四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患者最终不仅能开口说话,而且已能下地活动。家属的感激之情不能言表,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肺炎如何更好的治疗
陶新曹
回答: 肺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氧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肺炎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能与吸入性损伤、免疫缺陷等因素有关。 1、抗感染治疗 细菌性肺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病毒性肺炎可使用奥司他韦胶囊、阿比多尔片等抗病毒药物。真菌性肺炎需选用氟康唑胶囊、伏立康唑片等抗真菌药。用药前需明确病原体类型,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2、对症支持治疗 发热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退热。咳嗽咳痰严重者可选用氨溴索口服溶液或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化痰。存在喘息症状时,可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同时需保证每日饮水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氧疗 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需进行氧疗,轻症可通过鼻导管吸氧,氧流量调节为2-5升/分钟。重症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可能需要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氧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指标。 4、物理治疗 体位引流有助于痰液排出,可采取头低脚高位配合背部叩击。超短波治疗能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每日治疗15-20分钟。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可改善肺功能。这些方法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5、手术治疗 肺脓肿或脓胸患者可能需要胸腔闭式引流术。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时,可能需要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手术干预仅适用于并发症处理,需严格评估手术指征。 肺炎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牛奶、蒸蛋、肉末粥等,少量多餐。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戒烟并远离二手烟环境,寒冷季节注意保暖。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观察病灶吸收情况。若出现呼吸急促、意识改变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陶新曹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