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肿瘤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肿瘤科成立于1979年,现有门诊、病房、专科实验室以及综合放射治疗室。于2002年6月被陕西省卫生厅授牌成立了《延安肿瘤防治研究所》。科室设有病床74张,科主任赵红,护士长贺春英。现有医、护、技工作人员55人,医师18名(硕士研究生6名),技师8名,护士(高、中、初级)共27名。其中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8名,物理师2名。
  肿瘤科拥有多台国内先进的治疗设备:如德国西门子41对MLC直线加速器一台、三维后装治疗机一台,美国CMS三维计划系统一套、西门子CT模拟定位机一台,全数字化X线模拟定位机一台,德国PTW-UnidosE计量仪一台、PTW-729调强验证设备一套、PTW-QUICKCHECK晨检仪一台、二维水箱一台等。
  肿瘤科经过科室人员几十年的共同努力奋斗,目前开展多项业务:如各种肿瘤疾病的靶向治疗; 双途径化疗(静脉输注、腔内灌注);肿瘤放射;近距离(后装)放射治疗;电子线治疗;肿瘤放化疗综合(同步)治疗。同时开展了肿瘤实验室工作;如1982年肿瘤实验室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脱落细胞针吸细胞学检查。近年来在原实验室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设备,开展了肿瘤相关物质的检测,对肿瘤高危人群的普查、肿瘤早期诊断及病情动态观察均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爱比天路长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耳畔依稀回荡着《青藏高原》的高亢旋律,我们的思绪已经飞向了千里之外的西藏阿里。这里,我们附院的白衣天使,正在为普兰县人民播洒爱的种子。 今年七月,陕西省委组织部要选派专业技术干部,赴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进行医疗卫生援助,我院呼吸内科康睿同志知道这个消息后积极报名。虽然她已经是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要抛开家庭,抛开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到条件艰苦、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藏区援藏,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尤其是一名女同志,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与问题,但是康睿却毅然决然,她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趁着还年轻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把人生坐标定位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她坚信,这就是一次提升自我、历练自己难得的机会,也是回报社会、接受考验的大考场。 7月8日,康睿同志作为医疗队中唯一的一名女性,和她的队友一行十二人飞抵拉萨,经过几天的艰苦颠簸,于7月11日抵达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7月12日,医疗队终于平安抵达受援地普兰县。不来不知道,这里自然环境很差,气候干燥少雨,风沙漫天遍地,是西藏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之一,也是自然灾害多发县,风灾、虫灾、旱灾、雪灾、冰雹、洪水及泥石流、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到达普兰县后,严重的缺氧带来强烈的高原反应,康睿和队员们相继出现了头晕、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增高,恶心等症状。 累并满足着 康睿的受援单位是普兰县卫生服务中心(普兰县医院)。考虑到高原反应,当地组织部的同志建议医疗队员休息一周后再参与工作,但是康睿和队友们考虑到援藏的时间较短,希望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两天后她们便到普兰县医院报到。院长桑嘎伦珠介绍了普兰县医院的大概情况:全院医护人员有20多人不是休假,就是下乡;目前在院医生共10人,人员严重缺乏,药品短缺。经过沟通后,给康睿安排的工作是负责内科门诊工作,兼顾病房,每周查房两次,急诊随时应急,带教当地医生。 当天晚上十点半,桑嘎院长打电话说牧区多油村有一个病人昏迷,要求出诊,康睿急忙和队友们一起乘坐当地救护车,带着氧气及急救药品赶赴患者家中,夜色不见一丝光亮,天空中少见的没有月亮和星星,牧区的路很难走,有些地方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深渊。因为看不清,更增强了内心的恐惧感,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她们终于抵达牧民家中,患者是一名70岁的藏族老阿妈,晚饭后突然昏倒,患者有呻吟声,烦躁状态,呼叫无反应,口角歪斜,右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肢体肌力高,病理征阳性。根据临床经验,康睿判断患者为急性脑血管意外(脑梗或脑出血),并紧急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输注甘露醇、静推速尿等治疗。约半小时后,患者烦躁减轻,送往医院。当康睿返回宿舍的时候,已是午夜时分,抢救患者的劳累使得她顾不得自己的高原反应,身体虽累,心里却是暖暖的。 竭尽全力抢救患者 17日凌晨两点,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康睿叫醒。患者是一名31岁的藏族男性,约半小时前饮酒过量后突发呼吸心跳骤停,随行的朋友是个医生,马上给予了心肺复苏后呼吸心跳恢复,送来医院时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氧饱和度70%,立刻留置静脉针建立静脉通路,留置尿管,改面罩吸氧,给予利尿、镇静、对症治疗后患者渐清醒。大约三点半,患者突然烦躁加重,呼吸心跳再次停止。马上给予心脏捶击、人工呼吸、肾上腺素等治疗约2分钟后患者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继续维持血压、对症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恢复,病情稳定,等康睿同志回到宿舍,已是早上七点钟了。由于过度劳累,再加上高原反应,康睿感觉胸闷气短,头晕不适,但是当她在阿里的援友微信群中得知患者已脱离危险,突然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造福普兰县的医疗保健事业 西藏阿里地区医疗技术力量薄弱、工作环境差。患者从阿里被转到拉萨,中途要穿越海4500米的雪山,3天左右到达;而被转到新疆,中途要穿越海拔6700米的雪山,也要2天左右到达,这对于严重缺氧条件下的重症患者,生命抢救提出了严峻挑战。 康睿同志和医疗队的队友们共同为当地藏族医生举办讲座,协助新分配来的藏族大学生查房,为他们讲解。那里没有化验室,一切全凭经验,康睿不仅仅是呼吸内科医生,更是消化内科、心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儿科甚至是肛肠科、泌尿外科医生。藏区的生活节奏较慢,没有娱乐设施,生活单调而且枯燥,县上经常停电,没有自来水,生活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高原上沸点极低,往往水烧到70度就开了,鸡蛋根本煮不熟,饭菜吃起来更是味同嚼蜡。而在整个援藏期间,呕吐,拉稀跑肚等这些常见病同样伴随左右。在这里,每一名援藏的医疗卫生人员都有让人感动的故事,他们在艰苦困难的环境里挑战自我,在看似平凡普通的岗位上为西藏地区的卫生医疗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康睿说,她在普兰县的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深深的感受到了藏民们缺医少药,生活落后,人们对自我都很不重视。她们对普兰县干部职工进行体检时,发现好多高血压病人,有的最高血压达220/170,自觉头晕却从来没有进行过治疗,多数人依靠神灵的“庇佑”;医院没有麻醉医生,没有麻醉设备,阑尾炎手术在局麻下完成,听着患者撕心裂肺的喊叫声,她的心灵一次次的被震撼着。 如今,康睿同志依然在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她只希望时间能慢一些,让自己能够最大限度的把所学的知识奉献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积极援藏,造福这里的医疗保健事业。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一个月宝宝头上长痱子怎么办
陈腊梅
回答: 一个月宝宝头上长痱子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调整环境温度、使用温和护肤品、避免过度包裹、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痱子通常由汗腺堵塞、环境湿热、衣物过厚、皮肤摩擦、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宝宝头部,水温控制在37-40摄氏度,清洗后立即用柔软棉巾蘸干水分。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含酒精的清洁产品,可选择无泪配方的婴儿专用洗发露。清洗频率以每日1-2次为宜,出汗后需及时补充清洁。皮肤皱褶处如耳后、颈部需重点检查,防止汗液残留。 2、调节环境温度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不超过60%。使用空调或风扇时避免直吹,可配合加湿器维持适宜湿度。白天每2小时开窗通风10分钟,夜间使用透气性好的蚊帐。外出时选择阴凉时段,用遮阳帽保护头部,婴儿推车需配备透气遮阳棚。 3、使用温和护肤品 清洗后薄涂含氧化锌的婴儿护臀膏或液体痱子粉,避开眼周和口鼻区域。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每日2-3次点涂患处。禁用成人痱子粉或含薄荷成分的产品,过敏体质宝宝首次使用前需在耳后做小面积测试。 4、避免过度包裹 选择纯棉或竹纤维材质的宽松衣物,避免化纤面料。头部不宜长时间戴帽子,睡觉时使用透气枕巾。包裹襁褓时留出足够活动空间,可通过触摸宝宝后颈判断体温,温暖无汗为适宜状态。尿布区域需及时更换,防止局部湿热加重。 5、及时就医 若出现脓疱、发热或持续哭闹,可能提示继发感染,需儿科医生评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真菌感染需用克霉唑乳膏。伴随湿疹样改变时,医生可能建议地奈德乳膏短期使用。哺乳期母亲需同步排查饮食过敏原。 日常护理需注意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奶粉喂养需按标准比例冲调。宝宝衣物应单独手洗并阳光暴晒,指甲定期修剪防止抓伤。观察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若痱子持续3天未缓解或扩散至躯干,须立即就诊。夏季可适当增加每日洗澡次数,但每次不超过5分钟,沐浴后3分钟内完成保湿护理。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