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二院

肾病内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于创建于1981年,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为甘肃省重点医学专科,甘肃省泌尿系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科室现有医师13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5名,90%具有博、硕士学历,已初步形成了年龄、学历、层次科学和合理的学术团队。现有硕士导师2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6人。学科带头人王俭勤教授现任甘肃省泌尿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甘肃省肾脏疾病质量控制中心负责人,兰大二院副院长,肾脏病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肾病学会委员,甘肃省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净化学组专家组成员,卫生部腹膜透析医师培训单位导师,甘肃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担任《中华肾脏病杂志》、《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临床肾脏病杂志》等多个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狼疮肾炎发病的分子机制机制、防治及中药开发研究。目前承担有牛津大学牵头的心肾保护研究1项,国内多中心合作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主编和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著作2部,省级出版社出版的著作1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论文50余篇。2004年获甘肃省“555”科技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科室近5年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二项、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基金一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一项,国内多中心合作项目三项、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8项,课题总经费1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中华级论文62篇,出版专著5部。

科室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疑难、危重病诊治、遗传性肾脏病、肾小管间质疾病、继发性肾脏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坏死性血管炎等肾脏损害)诊治、急慢性肾衰竭防治、血液净化等方面具有特色。现有固定床位120张,门诊量约1.2万人次/年,病房收治病人数近1500人次/年,累计肾活检3000余人次。慢性血液透析患者124例,常规血液透析约1万人次/年,最长透析龄14年,CRRT约800人次/年。学科拥有单独以腹膜透析为主的病区,开展局麻下腹膜透析置管术,现有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40人。

新落成的血液净化中心拥有血液透析机40台,CRRT机2台,全自动热消毒反渗水处理机1台。中心广泛开展了各种血液净化及相关技术,包括血液透析滤过、CRRT、血液灌流、免疫吸附、血浆置换、动静脉内瘘、带Cuff的中心静脉置管等,每年行临时导管置管术600多例,Cuff导管置管术30多例,内瘘手术300余例。中心推行电脑化管理,建立了专门的透析患者数据管理系统,对病人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存档及电子化管理。实行全程监控、数字化管理,人性化服务。

根据学科发展的总体规划,科室现有肾小球病、肾间质病和血液净化三个亚专业,并已开始按分亚专业建立临床信息资料库。肾小球疾病亚学科主任王静副教授为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甘肃省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04年至2007年在在南京大学-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攻读肾脏内科学博士学位,师从刘志红院士,从事狼疮性肾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目前在兰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承担七项课题,其中国家自然科技基金一项,共发表论文15篇,SCI1篇,作为第一作者在《Lupus》、《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等杂志发表论文。

擅长狼疮性肾炎、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症、风湿免疫相关肾脏疾病的诊治及CRRT治疗。

肾间质病亚学科主任王文革主任医师为甘肃省肾病学会常务委员兼秘书,从事肾脏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一年,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的诊治,熟练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救治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尤其擅长肾脏病理的诊断。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完成科研课题4项,其中获奖2项。

血液净化科主任王晓玲为副主任医师、甘肃省肾病学会常务委员,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业务技术,在肾小球疾病、慢性肾衰竭及血液透析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主要从事临床血液透析及肾小球疾病的诊治工作,擅长慢性肾衰竭的诊治及血液透析,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兰大二院按计划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近日,保卫处消防科按照2014年工作计划开展了新一轮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定制了符合医院实际需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展板,将对每个科室进行巡回展示,教育和警示广大职工、患者及家属心存消防意识、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同时结合实际,组织医院护理外勤队全体人员,开展了生动的安全知识培训。 通过培训,使受训人员对消防安全有了全新认识,并且掌握了火灾自救及逃生等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下一步消防科将把消防安全培训纳入全院重点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努力开展全覆盖式的消防培训,以维护医院消防安全稳定工作为己任,不断加强科室职能建设,提升医院整体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为我院第二个跨越发展建设期保驾护航。 (稿源:消防科 王淑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羊水变少是什么原因
冷启刚
回答: 羊水变少可能由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泌尿系统异常、胎膜早破、母体脱水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原因引起。羊水过少通常表现为宫高腹围增长缓慢、胎动减少或胎心异常,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1、胎盘功能减退 胎盘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不足,减少胎儿尿液生成,从而引起羊水减少。这种情况多见于妊娠晚期或过期妊娠,常伴随胎儿生长受限。治疗需加强胎儿监护,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改善胎盘循环。 2、胎儿泌尿系统异常 胎儿先天性肾缺如、多囊肾或尿道梗阻等泌尿系统异常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直接影响羊水量。超声检查可见胎儿双肾发育异常或膀胱不充盈。确诊后需根据畸形程度决定继续妊娠或终止,严重者可考虑胎儿宫内手术治疗。 3、胎膜早破 未足月胎膜早破会造成羊水持续外漏,导致羊水量急剧减少。孕妇可能感到阴道突然流液,PH试纸检测呈碱性。需立即卧床并抬高臀部,预防感染可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同时监测感染指标和胎儿情况。 4、母体脱水 孕妇长期饮水不足、严重呕吐或腹泻会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胎盘灌注减少和羊水生成下降。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和皮肤弹性差。可通过静脉补液纠正,日常需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必要时口服补液盐散。 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继而引发羊水过少。常伴有血压升高、蛋白尿和水肿。治疗需控制血压,可选用拉贝洛尔片,严重者需及时终止妊娠。 孕妇发现羊水减少时应增加左侧卧位休息,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监测羊水指数变化。若出现胎动明显减少、阴道流液或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饮食上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富含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瘦肉和西蓝花,避免高盐饮食。妊娠晚期可遵医嘱进行羊膜腔灌注等治疗。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