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中医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妇产医院中医科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妇科重点学科,主要承担北京妇产医院(东院、西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医、中西结合的治疗工作。我们在坚持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及现代医学技术进行临床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根据我院妇产科专科的特点,主要开展妇产科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如各年龄组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卵巢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女性不孕症、先兆流产、免疫性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慢性盆腔炎、陈旧性宫外孕、子宫肌瘤、妊娠合并症、产后缺乳、更年期综合征、妇科手术及产后发热、宫颈炎等。基于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前辈们打下的科研基础及丰富的医疗经验,尤其在治疗女性不孕、免疫性反复自然流产、宫颈炎微波治疗等方面独具特色。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颗粒调节ERK信号通路干预早期流产的机制研究”一项、首发基金科研课题“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素(INH-ACT-FS)系统对复发性自然流产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及中医药的早期调控”“复发性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的中西医结合干预模式的建立”两项。北京市中医青年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素系统的中西医结合调控研究”“中药周期续贯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的作用”两项、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清经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作用机制的探讨”一项、院内科研科题“补肾解郁清心方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中药多途径治疗子宫腺肌病与E-PG-E途径探讨”两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穴典》科研课题“针刺膻中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一项、同时承担进修医生的培养工作。
  科室技术力量:
  该科目前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1名。中医科目前开展输卵管通液术、造影术、宫颈癌前病变筛查,运用微波综合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宫颈息肉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北京市妇幼健康技能竞赛完满落幕

  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颁布20周年,是推进“十二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为向公众和国际社会全面展现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取得的成绩,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妇幼健康事业,国家卫生计生委将2014年定为“妇幼健康服务年”,在全国开展以“共圆妇幼健康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北京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纪念宣传活动,妇幼健康技能竞赛就是其中的一项重点活动,北京妇幼保健院作为竞赛的承办方做了大量工作,将竞赛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组建竞赛专家组,建立竞赛试题库。多次组织专家对题目进行讨论和修改,每个专业组从试题的初审到最后定题都经过了5次以上的专家审核与讨论,确保题库能充分体现出科学性、严谨性、代表性,出题工作为竞赛顺利举行奠定了基础。2014年6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报名工作,对妇幼健康技能竞赛内容、形式及竞赛人员要求等做了重点说明,对竞赛进行了大力宣传与动员,鼓励各区县选拔优秀人才参与比赛。全市妇幼健康工作者对于竞赛报以极高的参与热情,各区县竞赛参与率均超过60% ,部分区县参与率接近100%,全市参赛选手总数超2000人。16个区县先后开展区级选拔赛,遴选出最为优秀的选手进入市级竞赛。截止到2014年8月18日,共有 128名选手入围市级竞赛。市级竞赛分为理论笔试、操作考核、个人竞答、团体竞答四轮。北京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密切配合,克服了本职工作和大赛工作的矛盾,发扬了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完成了具体的计划、组织、协调、出题和现场评审等工作,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公正,使整个大赛活动进行得紧张而有序。 2014年9月3日,历时3个月的北京市妇幼健康技能竞赛圆满落下帷幕。团体一等奖被西城区斩获;二等奖被朝阳区和延庆县获得;三等奖由海淀区、大兴区、通州区、密云县和东城区获得;夏艳、沈瑞云、王雁、徐琦分获各专业组第一名,同时个人一、二等奖的12名参赛选手还荣获了“北京市职工高级职业技术能手”称号。四个竞赛项目个人决赛总成绩第一名的选手将由所在单位向其上级工会组织优先推荐“首都劳动奖章”评选,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司长张世琨等领导为选手颁发了表彰,各级领导对本次比赛的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本次技能竞赛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组织管理严密,安排部署周密,宣传动员广泛,赛前培训扎实,技能覆盖全面,竞赛标准严格,竞考纪律严明,竞赛方式规范,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同时激励广大妇幼健康服务战线工作人员钻研业务、岗位练兵,进一步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从整体上推动我市妇幼保健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广大百姓服务更好的为首都妇女儿童服务。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