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

肿瘤放疗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放疗科包括肿瘤放疗一区、肿瘤放疗二区、肿瘤放疗三区。肿瘤放疗一区主要收住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配置床位30张,现有副主任医师1人,医师3人。经过多年努力,本科曾获多项科研成果及科研专项,并在国内外发表多篇论文。以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为专长,注重常见恶性肿瘤如头颈部肿瘤、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宫颈癌、肝癌、直肠癌的诊治,尤为侧重于鼻咽癌、宫颈癌、肺癌、食管癌放疗的研究。近年来开展的鼻咽癌、下咽癌、宫颈癌、食管癌的同步放化疗的研究,为本院首创,这些项目开展早而研究深,为本地区领先。本科对鼻咽癌的研究更为深入,既注重基础研究,又重视临床研究;既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又重视临床诊疗经验的积累。多中心合作的姜黄素对鼻咽癌细胞株放射增敏的研究;鼻咽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之形态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环氧化酶-2在鼻咽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survivin表达对鼻咽癌放射存活细胞放射抗拒的影响及姜黄素的放射增敏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细胞克隆起源的研究正在开展中;MRI与CT成像技术对鼻咽癌早期及复发的诊断价值及差异正在深入研究中;放射增敏剂或靶向治疗与放射治疗结合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科对鼻咽癌的研究可谓立体全方位开展,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已发表关于鼻咽癌研究的论文20余篇。对以往常规方法治疗难以显效的疾病如肝癌等,本科采用精确放疗技术治疗局灶性病变也取得较好的疗效;与妇科合作治疗高危宫颈癌在化疗、放疗与手术治疗的流程、方式、技术等方面改进,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放疗科二区成立于1984年,现有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医师3人。定编床位45张,实际收治病人保持在50人以上。本区以放疗为主,同时也对具备适应症的肿瘤病人进行同步放、化疗,以及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可对常见的恶性肿瘤如鼻咽癌、扁桃体癌、喉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直肠癌、膀胱癌、肾癌、宫颈癌、脑肿瘤、恶性淋巴瘤、软组织肉瘤、乳腺癌、皮肤癌等进行放疗。经治疗的鼻咽癌、扁桃体癌、喉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有的已健康生存10余年,最长已达20余年。大批晚期病人经治疗也获得满意疗效,生存质量得到提高。近年来随着放疗设备的更新,应用三维适形精确放疗技术、立体定向放疗(伽玛刀、X刀)使肿瘤病人的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而毒副作用相应降低。本科全体同仁会以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为广大癌症患者服务。
  放疗科三区为了加强和规范我院肿瘤专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肿瘤诊治整体水平,从2008年5月1日起,将现肿瘤五区一分为二,保留肿瘤五区(现调整名称为肿瘤放疗二区),增设肿瘤放疗三区,定编床位30张,现有副主任医师1人,医师3人。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张宗平院长参加医保调研座谈会

9月1日,副省长林少春在省政府副秘书长杨绍森,省人社厅厅长林应武,省卫计委副主任黄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中丙,副市长陈云等领导陪同下,到我市就进一步完善医保“湛江模式”、加快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进行调研,我院张宗平院长参加了下午的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张宗平就医院如何配合做好医保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他表示“湛江模式”的医保,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看得起病;并建议一是要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互通互联。二是要探索节省医保资源的方法和措施,反对过度医疗。三是做好医保宣传工作,正确引导参保患者就医消费。 林少春一行听取了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保代表的看法和建议后,强调要通过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继续完善医保“湛江模式”的各项工作,扛好医保“湛江模式”大旗,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我院一直一来积极支持和认真配合做好医保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社保局、媒体和广大患者的认可和肯定,我院将继续做好医保各项工作,为湛江老百姓的医疗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文摄/雁子)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