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是清远市人民医院的重点发展专科,开放病床76张。拥有一支由国内着名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组成的专业技术队伍,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博士2人,硕士6人。

我院消化内科无论规模还是技术实力在粤北地区均处于领先水平,现已发展成为一个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人员配备合理的消化系疾病专科病区。我科设有消化内科门诊、消化内科病房、消化内镜中心,年收入约2000余万元。消化内科门诊由一支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队伍坐诊,年门诊量约30000余人次,消化内科病房设施齐全、环境清洁幽静,开放病床76张,年出院病人近3000人次,常规开展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肝硬化、肝炎、胆囊炎、胰腺炎及各种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治与研究,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肝性脑病等危重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较高的抢救成功率;消化内镜中心年内镜量约15000余例,拥有日本Olympus和Pentax高清晰超细电子胃肠镜22条(包括各种电子胃肠镜、经鼻电子胃镜、放大内镜、NBI内镜、iScan内镜等)、日本Pentax超声内镜设备1套、日本Olympus单气囊小肠镜1套,同时内镜中心还配备有胶囊内镜、13C幽门螺杆菌呼气诊断仪、14C幽门螺杆菌呼气诊断仪等高级设备,除开展常规的内镜检查外,在清远地区率先开展超声内镜、小肠镜、胶囊内镜、经鼻胃镜、色素内镜、放大内镜、NBI内镜、无痛胃肠镜等一系列先进诊疗技术,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内镜治疗方面常规开展消化道出血内镜止血术、内镜下息肉摘除术、食管良恶性狭窄扩张术、食管恶性狭窄支架置入术、消化道异物取除术、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等,并率先在清远地区开展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和硬化剂注射治疗、内镜下胆总管结石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胆道支架置放术、EMR、ESD术等一系列微创治疗技术,填补了该领域在清远地区的空白。

消化内科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消化内科建立长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定期派业务骨干进行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各级医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以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近5年共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立项1项,市级科研立项3项,发表高影响因子SCI论文5篇,在国内消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清远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清远市科技进步奖1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群众路线】我院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

8月22日下午,我院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医院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约150人参加了会议。党委书记莫新铨同志主持会议,市委第四督导组副组长陈钢潮及组员汤素媚出席了通报会。 会上,莫新铨书记首先通报了8月13日召开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他表示,院领导班子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结合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紧密联系思想、作风和工作实际,认真查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明确了整改方向和主要措施。会议达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的效果。 莫新铨书记还通报了院领导班子通过查摆问题找出的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实施办法以及“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政绩观、权力观、世界观等方面剖析所产生的问题根源,提出了4个方面的整改方向和主要措施: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二是切实抓好“四风”突出问题的整改;三是建章立制,规范领导班子履职尽职行为;四是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最后,市委第四督导组副组长陈钢潮对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点评。他指出,我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摆“四风”突出问题,查得准、查得细,深刻剖析原因,有高度、有深度。开展自我批评态度端正、严肃认真、客观实在。相互批评出于公心、着眼当前、不留情面、批评尖锐、有辣味。民主生活会交流了思想,沟通了感情,加深了了解。陈副组长对我院教育实践活动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五点建议:要在进一步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上下功夫;要坚持问题导向,在搞好专项整治上下功夫;要在开门搞活动、接受群众监督上下功夫;要在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源头治理上下功夫;要总揽全局,把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同推动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结合起来。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低压偏低怎么回事
郝盼盼
回答: 低压偏低可能由遗传因素、体位性低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脏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原发病治疗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天生血压偏低,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这类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建议定期监测血压,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日常可适当增加钠盐摄入帮助维持血压稳定。若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生脉饮口服液、黄芪颗粒等中成药辅助调理。 2、体位性低血压 快速起身时因体位改变导致血压调节异常,表现为眼前发黑、眩晕等症状。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脱水等因素有关。建议起身时动作放缓,增加水和电解质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屈昔多巴胶囊等血管活性药物。 3、贫血 血红蛋白不足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常引发低压偏低伴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补充叶酸片和维生素B12注射液。日常建议多摄入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新陈代谢速率,表现为低压偏低伴怕冷、水肿。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遵医嘱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日常注意保暖,适量增加海带、紫菜等含碘食物摄入。 5、心脏疾病 心力衰竭、心肌炎等疾病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引发低压偏低伴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需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螺内酯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急性发作时需立即就医。 日常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起床前可先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适当增加水分和盐分摄入,但高血压患者需谨慎。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血管功能。若频繁出现头晕、晕厥等症状,应及时排查器质性疾病。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