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 (共2位医生)
一、科室慨况
我院呼吸内科由门诊、住院病房、肺功能检查室、支气管镜诊疗室、胸腔镜诊疗室组成。设有床位 52 张,有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副主任护师 1人,主管护师 3人,护师6人,护士3人。科室中级以上人员曾到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国内著名医院进修学习。科室配备有无创呼吸机、肺功能机、自动活检枪、纤维支气管镜。
二、诊疗范围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支气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不张、肺栓塞、肺源性心脏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急性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过敏性肺泡炎、急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腔积液等疾病。以外,还能开展一些特殊检查和治疗如经皮胸膜、肺活检术、经纤支镜常规检查、止血、取异物、活检术及镜下治疗、内科胸腔镜等,填补了我市对肺及胸膜病变病因诊断的空白。
三、专业特色
1、胸腔积液诊治:胸腔积液为呼吸内科常见病,发病例达30%左右。我院呼吸内科从2008年开始开展了经皮穿刺胸膜活检技术,将胸腔积液的诊断水平由临床诊断提高到病理学诊断水平。从2011年开始呼吸内科又开展了胸腔镜检查技术,可以在直视下观察胸膜腔病变,并进行胸膜活检,进一步提高了胸腔积液病因学的诊断水平。经过胸腔镜检查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及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可达90%以上。并开展胸腔镜下胸膜粘连离断术、胸膜固定术。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规范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对这两种疾病均制定有明确的防治指南。我院呼吸内科按照指南对COPD、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并成立“哮喘之家”、“COPD病友之家”,在我市率先开展COPD、支气管哮喘的系统教育和管理工作。在“哮喘之家”、“COPD病友之家”宣教中心的专业指导下,患者能够逐渐实现疾病的自我管理,长期规范治疗,可以减少急性发作,减缓肺功能的恶化,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拥有了自己的快乐生活。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我科有雄厚的技术力量进行抢救治疗,通过抗感染治疗、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镜冲洗支气管清除痰栓及炎性渗出物、呼吸机支持治疗等强有力的治疗措施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
3、无创通气治疗:我院呼吸内科从2000年初开始开展了无创通气治疗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无创通气治疗经验。通过对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大大提高了呼吸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插管率。
4.肺部感染的诊治:对于慢性肺部感染、重症肺部感染、免疫抑制/缺陷患者并肺部感染的诊治和抢救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利用本院资源细菌培养室,进行多种呼吸道病原菌的检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对于重症肺部感染能利用呼吸支持设施争取救治时机,提高成功率。
5、支气管镜诊疗技术:我院呼吸内科从2001年初开始开展支气管镜诊疗技术,至今已完成病例数千例,技术熟练,经验丰富。2007年2月从一名声嘶原因不明的外地患者气管内取出1条活水蛭(蚂蝗),曾在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中播出。现我院支气管镜室可开展经支气管镜粘膜活检,经支气管镜肺活检、镜下灌洗治疗、镜下取异物、镜下止血。通过外出人员进修学习,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即将开展镜下瘤体注射、镜下瘤体切除、镜下气胸封堵术、镜下球囊扩张术、镜下冷冻治疗、无痛支气管镜等技术。通过开展支气管镜诊疗技术,有效的提高了肺部肿瘤、弥漫性肺疾病、难治性肺部感染的病因学诊断水平,并且为难治性气胸、气道良性狭窄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6、肺功能检查:我院呼吸内科从1998年开始开展肺功能检查,是我市首家开展肺功能检查的医院。目前肺功能检查已上万例,积累了丰富的肺功能检查经验。目前开展肺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实验、支气管激发试验。我科即将引进高级弥散肺功能仪,开展肺换气功能测定检查,相信将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更广泛的支持。
医院动态
健康问答
专家科普
医生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