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耳鼻喉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经过几十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学术梯队健全技术力量雄厚的科室。硕士学位授予点单位,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且每位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专家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科室设备齐全,具有先进的日本产Olympus纤维喉镜、德国Storz动态喉镜及丹麦产Madson纯音测听、声阻抗、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真耳测量仪等听力检测设备,以及嗓音疾病分析仪、眼震电图等检查设备,并且具有2套美国耳鼻咽喉动力系统及德国鲁道夫鼻内窥镜显示系统及Storz手术器械、先进的德国目乐手术显微镜等,设备总价值近三百万元。本科室近年来大力开展的新技术、新疗法紧跟国际、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发展步伐,除能开展本科常见手术,如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乳突根治术、喉全切除术、气管及食管异物取出术等外,还擅长头颈肿瘤切除及一期重建手术,如上颌骨切除术、各种类型的喉部分切除及功能重建术、喉气管瓣修复下咽食道缺损,胸大肌肌皮瓣切取术、背阔肌肌皮瓣切取术,喉全切除术后的发音管安装术、颈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癌侵犯食管及气管的手术切除一期胸锁乳突肌锁骨膜瓣修复术、颈侧进路咽旁肿瘤切除术、侧颅底手术等;还擅长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鼾症、喉外径路声带外展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喉狭窄成形术(急诊喉外伤或喉气管瘢痕性狭窄);擅长鼻内窥镜手术(鼻息肉、鼻窦炎、鼻窦囊肿及鼻窦真菌病等)及其手术延伸如鼻内窥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面部不留疤痕)、眶减压术及鼻鼻窦肿瘤切除等;擅长经鼻径路垂体瘤切除、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喉癌前病变、Reinke氏间隙水肿等)、一期鼻-鼻中隔成形术(歪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外耳道?鼓室成形术(先天性或后天性外耳道中耳畸形)及鼓室成形术(包括听骨链重建)等。
  专科技术达国内先进项目的有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能在彻底切除喉肿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留喉的功能(已做到喉部分切除的极限水平),其3、5年生存率达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4月获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对单蒂半厚胸骨舌骨肌瓣修复喉部分切除术后的缺损方法进行改进,达国内领先水平,并在省内外多家医院推广应用,2004年4月获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2003年4月因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大穿孔修补术获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的研究及其基因诊断,2002年12月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专科技术达国内先进项目的还有头颈肿瘤的切除一期缺损修复术、喉显微手术及其延伸、鼻内窥镜手术及其延伸、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急性喉外伤一期喉成形术、甲状腺癌侵及气管食管的处理等,部分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持及参加了多项省部级及校级课题的科研工作,主持编写了江苏省卫生厅«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耳鼻咽喉科分册»和«三基训练题库耳鼻咽喉科分册»,参编«家庭医师指南»、«临床医师查体手册»、«急诊查房手册»及«临床医学概要耳鼻咽喉科部分»等专著。近年来在省级以上杂志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三十多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敬请关注:中大医院慢性肾病健康教育系列讲座9月16日启动

本站讯 秋季是急性肾脏病高发,慢性肾脏病复发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季节,为了进一步促进人民健康,预防肾脏病发生,防治各种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进展,有效促进肾脏病患者心血管康复,东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中大医院肾内科将为南京慢性肾脏病朋友送上一套健康教育科普大餐---9个题目的系列讲座。系列讲座活动将由中大医院肾内科多名专家主讲。首场讲座将于9月16日下午2点举办,邀请国内知名肾脏病专家、全国肾脏病学会秘书长、江苏省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刘必成教授亲临授课。系列讲座将历时2个月。 据介绍,东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中大医院肾内科是江苏省肾脏病临床研究中心、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设有国内大型现代化血液净化中心。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要从事疑难肾脏病的诊治研究和临床治疗。 本次进行的系列讲座内容丰富,贴近实际,通俗易懂,讲座内容着力回答患者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指导患者居家治疗、合理用药、规范随访,促进疾病的康复。讲课题目分别涉及高血压与肾脏、糖尿病与肾脏、高尿酸血症痛风与肾脏、蛋白尿、血尿的治疗进展、慢性肾衰竭的家庭养护、秋冬季节肾脏病防治、肾脏病与饮食等内容,相信将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治疗产生有益的帮助。(编辑 程守勤) 讲座地点:中大医院新住院大楼(2号楼)五楼会议室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老年皮肤瘙痒症怎么根治
聂小娟
回答: 老年皮肤瘙痒症可通过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症状,但难以彻底根治。老年皮肤瘙痒症可能与皮肤干燥、慢性疾病、神经功能异常、药物副作用、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阵发性瘙痒、抓痕等症状。 1、保湿护理 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需加强皮肤保湿,选择含尿素、甘油等成分的润肤乳,每日涂抹2-3次。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碱性肥皂。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使用加湿器改善干燥环境。 2、外用药物 局部瘙痒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继发感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皮肤苔藓化患者可使用他克莫司软膏。使用前需清洁患处,薄层涂抹,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强效激素。 3、口服药物 顽固性瘙痒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伴有焦虑症状者可短期使用多塞平片。糖尿病相关瘙痒需控制血糖,肾性瘙痒可尝试加巴喷丁胶囊。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镇静药物联用。 4、光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适用于广泛性顽固瘙痒,每周2-3次,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前需评估皮肤光敏性,治疗时佩戴防护眼镜。光疗可能引起皮肤干燥、色素沉着等副作用,需配合保湿护理。禁忌用于光敏性疾病患者。 5、中医调理 血虚风燥型可用当归饮子加减,湿热蕴肤型可用龙胆泻肝汤。外洗方可选用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等煎汤湿敷。针灸取穴曲池、血海、三阴交等。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发物,保持情绪舒畅。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 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避免过度洗浴和搔抓。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A、E。贴身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定期消毒。若瘙痒持续加重或伴皮疹、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淋巴瘤、肝胆疾病等系统性疾病。冬季注意保暖防燥,夏季避免汗液刺激,坚持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